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8-04 09:17“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以下简称“校院”)自2015年2月挂钩帮扶大关县木杆镇甘顶村以来,用真情、扶真贫,三届扶贫第一书记入农户、访民情、问疾苦、解民忧,帮助甘顶、通木槽两个片区安装路灯;帮助修建林区产业路;帮助甘顶村解决垃圾填埋场及垃圾运输车;帮助通木槽片区河道治理……用行动谱写了挂钩帮扶的真谛,给贫困的山村带来无限光明。
2015年2月以来,校院相继下派赵广周、张北发、李文滨3名脱贫攻坚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在他们的大力帮助下,通过协调校院解决项目资金,夯基础、兴产业,为地方办实事、解难题而赢得了广大人民及村“两委” 的一致好评。
据甘顶村党总支书记程良林介绍,第一书记张北发同他先后到达甘顶村开展工作,退伍军人的他以作风踏实、雷厉风行给村“两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张北发把自己的车辆从北京开到了甘顶村作为下乡的交通工具;在车辆到不了的地方,他就驾驶一辆二手摩托车前往。只要知道哪里有事需要下乡,他都主动请缨参与。由于山高坡陡,经常摔得满身泥,回到村委会大家都会相视而笑,在愉快的工作环境里度过了差不多两年时间。
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协调校院解决资金100万元打通了新街到砂田的村组道路5.3公里,将原来必须从下坝绕行需要的时间从半小时缩短至10分钟。
“以前天一黑,整个甘顶213国道公路两旁都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打着手电筒回家,走在路上也特别害怕。路灯安装后,经常加班很晚回家,不但不用打手电筒,还不会再感觉害怕了。”甘顶村主任柳晔幸福地说道。
每当夜幕降临,甘顶村213国道路段,两旁的路灯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是张北发到甘顶村后协调校院解决资金80万元而改造安装的照明工程。
张北发在走访中了解到通往木槽片区的河道经常会因洪水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就积极协调校院解决资金50万元开展了该段河道的治理,有效解决了该河道的水土流失问题,也为河道下游的群众财产增加了一份保障。协调资金为沙坪、梨坪、下坝3个村民小组安装了人畜饮水管道,解决了300余人的饮水问题。
同时,甘顶村作为木杆镇的门户,由于没有相应的垃圾处理设备,群众的垃圾都沿河乱扔,随着气温上升,就会散发刺鼻的气味,苍蝇、蚊虫乱飞,环境卫生极度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北发积极协调校院解决了15万元资金,在蓑衣湾修建了一个垃圾填埋场,并采购了一辆垃圾运输车。在村“两委”的大力协助下,通过村民大会的形式表决通过,采取每户每月10元的标准收取垃圾处理服务费,从而在大关县行政村率先实行垃圾处理有偿服务机制,为全县的垃圾处理作了有效的探索与经验借鉴。因为自己与程良林、村委委员顾兴参3人有驾驶证,就成为了义务的垃圾运输员。
“千人竞采笋,万竹一路通。”
这是第一书记李文滨驻村扶贫期间看到校院解决资金修建的扶贫产业路竣工投用时用此诗句记录下当时的心情。
李文滨到达了甘顶村后,在走访中了解到甘顶村后山集体原始筇竹林3000多亩,村民们每年采笋季节都需要步行几个小时上山去采笋,在认真听取和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后,多次实地查看,提出建设扶贫产业路的项目。通过校院挂大关县委常委、副县长孙林反馈到校院后,引起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实地调研,查看道路建设情况。在县、乡、村各级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多次调研论证,校(院)投资360万元帮扶建设的全长4.378公里的扶贫产业路于2019年6月破土动工,2020年3月底建设完成并投用。扶贫产业路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村民采笋难的问题,有利于村民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该路的建设发挥了“稳岗位、稳收入”的作用,还可连通甘顶村、丁木村、向阳村3个村1.46万亩筇竹林,带动3个村的集体经济及1569户6282人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市、县、镇的大力支持下,与之相连的筇竹育苗基地等两条产业路2020年6月已建设完成并投用,其他邻村与之相连的产业路正在规划实施中,甘顶村的筇竹产业呈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随后,由校(院)帮扶投资50万元建设的甘顶村拖木槽片区路灯照明后,有效解决了该片区村民夜间出行难题。
连续两年春节前夕,孙林与第一书记代表单位到木杆镇甘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特困、重残户等共39户农户开展新春送温暖活动(每年2万元)。
同时,校院将帮扶村党支部阵地建设纳入帮扶计划,划拨专项扶贫党建经费3.9万元,用于推动党组织阵地建设,表彰先进党员以提升荣誉感,慰问困难党员以增强凝聚力,加强培训以提高党员业务知识,党员在群众中的带头作用明显体现。还购置了桌椅、水壶、笔记本等办公设施和用品,进一步改善村党总支和各党支部活动室的相关软硬件建设,凝聚了团队,提振了精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甘顶村党总支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中共木杆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夜晚亮起明灯,人居环境提升。一花独放非春,共同迈向振兴。”说起脱贫攻坚工作,李文滨显得特别自豪。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利涛 唐玉 实习生 邓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