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促进滇东北崛起⑩丨王庭坐:山村“园丁”变身群众“管家”

 2020-07-30 14:46  来源:昭通新闻网

7月27日清晨,当灿烂的阳光穿透浅蓝色的天幕,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和悦社区6栋的楼栋长王庭坐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开始一天的走访活动。对着镜子,他将胸前的党徽擦得锃亮,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家里的卫生一定要搞好,多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给我打电话。”在6栋1单元1404号,王庭坐和85岁的老人唐旭英坐在一起,亲切地聊起家常。

和悦社区6栋的住户共有144户,王庭坐每天都要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了解搬迁群众的生活困难、监督楼层环境卫生、调节邻里矛盾纠纷、及时宣传相关政策,确保当好群众“管家”,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

其实,和大家一样,王庭坐搬到新家也不过3个月而已。他的老家在鲁甸县梭山镇甘田村王家梁子的一个山坳里,从村上过去还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那条山路嵌在悬崖边上,一不小心是要掉到牛栏江里去的。”说起老家的环境,王庭坐到现在还有些后怕。由于交通闭塞,环境恶劣,村民们只能靠天吃饭。

土生土长的王庭坐吃够了山里的苦,一心想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由于兄弟姊妹众多,家庭生活窘迫,父亲经常要到处去借玉米,磨成面带到学校给王庭坐。这样苦涩的日子,也只能勉强维持他读完初中。

然而,作为当地屈指可数的初中毕业生,王庭坐仍然很“抢手”,一毕业就到生产队当了会计。1980年,18岁的他被借到王家梁子的石堰子小学当代课老师,一个人担起了6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过去在偏远山区,由于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老师,这些空缺只能让王庭坐这样的临时老师来填补。王庭坐没想到的是,没有任何“名分”的自己这一待就是36年。

逢年过节,看到外出打工的村民“衣锦还乡”,王庭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因为他也曾有很多机会走出大山。可是,他走了,村里的孩子上学怎么办?这里条件艰苦,不会有人愿意来。每每想到这里,王庭坐就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我们那些地方深山穷谷,人才匮乏,希望可以通过我微不足道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摆脱贫困的命运。”王庭坐波澜不惊的语气里却沉淀着坚定的执着。

1991年,黄泥砌成的石堰子小学在经年的风吹雨打中变成了危房,只能被拆除。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王庭坐只得让妻子把家里的主屋腾出来,挂上两块黑板,搭建起简易课堂。那段日子里,除了教学工作,王庭坐每天还要走很远的山路到深沟里去挑水给学生喝,确保当好山村“园丁”,让“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2012年,石堰子小学与甘田村完全小学实行并校。2014年,由于没有正式的教师资格证,王庭坐被清退“下岗”,代课老师这一称呼成为了历史,他又当回了农民。

但在那之后,王庭坐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每天通过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和方针政策。当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到王家梁子宣讲脱贫政策、动员贫困群众报名搬迁时,很多村民都不敢轻易尝试,担心走出大山无法生存。王庭坐说服家人,带头报了名。

今年4月,王庭坐和家人一起搬进了新家。身为共产党员的他,继续发挥余热,成为了卯家湾安置区的一名楼栋长。

从18岁到58岁,意气风发的青年已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者,从甘田村的穷山沟到卯家湾安置区,诲人不倦的山村教师已变成了事无巨细的群众“管家”。40年来,无论斗转星移,还是昼夜交替,王庭坐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没有变过。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光吉)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伍权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伍权
标签 >> 鲁甸 服务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