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7-28 09:56该办之事及时办,本是单位和部门分内之事,何需不“督”不“办”?怪就怪在这种事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习以为常,不“督”就不“办”,致使一些紧要工作难以突破,停滞不前。
这种不“督”不“办”耗去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耗去了很多时间,其效果未必就好。很多时候,遇上这种事,硬要督办部门或主管部门领导“发火”,动用“法宝”追究,该办之事才会“启动”,且速度慢如蜗牛。
这些年,督办部门和主管领导越来越感觉很累,“回头看”又总结不出干了些什么像样的事,相当的时间耗在了“督办”上。试想,没完没了的“过问”,无可奈何的“督办”,能不累么?
透析一下这种现象,不难发现主要原因有三:首先,追责不严,政令不畅。任你多重要的事,“照本宣科”一级传达给一级,完了就完了,有“检查活动”时,承办者才想起有这档子事。仓促之下,一些单位和部门急中生智,迅速统一“思想”和“口径”,逼迫文秘人员加班加点,举一反三,在材料上“下功夫”,共同“闯”过这一“关”。说来也滑稽,一些单位和部门还真能侥幸“闯”过一“关”又一“关”,由此总结出“闯关”经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非是以“形式”对付“形式”!更奇怪的是,一些单位和部门有利之事争着干,争不着就向上级反映,“理由”充足,势在必得;无利之事互相推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法不责众!主观“问题”变成客观“困难”,都是“困难”惹的祸,换成“大领导”也未必能落实!其次,漫不经心,无时代紧迫感。一些领导想的是无过便是功,决不轻易“创新”,要对自己和集体“负责”,做到永不“翻船”,平稳“求进”。更有甚者想的是,“没什么,今天干不完,明天接着干……” 身体是自己的,学会“忙里偷闲”;若是遇着评功摆好,那还不好说,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谁敢说自己没贡献;“羊随大流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不在人前也不在人后,过得去就行了,自己的事都还没解决好呢,问心无愧了!再次,学坏不学好,不良之风在作祟。慌什么,“我办事就这样……” “别把睡着的猫儿抹醒了,无事找事!” 上面催办再说;咋了?需要办的事多了,这事还得研究研究!总要有个“轻重缓急……”办事就要办在“明处”,否则,谁看得见!
久而久之,督办、督办,不“督”不“办”,“办”了就是“功劳”,就得邀功请赏。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只有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推行问效和问责制,才会赏罚分明,催生敬业精神,变被动“督办”为主动“创办”,我们的各项事业才可能生机勃勃,长足发展!
作者 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