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7-22 16:35来到昭阳区靖安安置区合顺社区15栋2单位,我们乘坐电梯上到8楼,走向一间敞开着大门的人家,只见宽大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套蓝色的布艺沙发,茶几上已摆满了切好的西瓜和荔枝。“老莫”正在厨房里烧水。
看到我们进屋,“老莫”笑容满面地招呼我们吃水果,快步走进厨房里泡水,并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幸福在红润的脸上洋溢着。
“老莫”名叫莫进堂,60多岁,家住大关县木杆镇木杆村铜厂村民小组,家里有7口人。2013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10月,他成为闫盼莉(同事和贫困户都叫她小闫)的挂钩帮扶户。
小闫挂钩帮扶铜厂片区,村上把“老莫”家安排给她,对这个刚参加工作的“小萌新”——只有21岁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她对“老莫”家的情况一无所知,“老莫”可是木杆村非常“难搞”的“刁民”嘞。
小闫第一次去“老莫”家是2017年10月,和村上的同事一起去他家走访,并动员他家建房。当时,“老莫”家的“房子”好像一个“窝棚”,一家人挤在两间不足50个平方米的房子里。小闫和同事坐下后,便开始劝说他建房,“老莫”一句“从来没有享受过共产党的优惠政策”打断了他们,并表明自己根本建不起房子的事实。小闫还想说什么,但同事拉着她就离开了。
过了几天,小闫又去他家做工作,“老莫”对她爱理不理,冷冷地告诉她不建房。
对一切都充满了激情的小闫第一次感觉碰了壁,不服输的她就请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村党支部书记去帮她到“老莫”家做工作,还是无果。小闫只好把挂钩领导、镇工作人员请到“老莫”家做工作,但依然无果。小闫感觉很不可思议,怎么就有人不爱住在干净、明亮、宽敞的房子里呢,政府想帮他建一套房就那么难嘛,她百思不解,果然“难搞”!
“老莫”家住在危房里这件事情让小闫整夜整夜失眠,这是她工作以来的第一次碰壁,她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拒绝别人的帮助呢?“老莫”的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让她感到十分迷茫。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闫对农村工作慢慢有了理解,在随后的工作中,小闫到“老莫”家不再提建房子的事,而是关注“老莫”家的生产、生活情况。每逢过年、过节,小闫都会发信息祝福“老莫”,一来二去,“老莫”与这个“小萌新”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有一天,“老莫”的儿子给他买了一个智能手机,“老莫”兴奋的跑来让她教他。小闫帮他安装了微信等常用软件,并教他与自己的儿子进行视频通话,让“老莫”高兴不已。当天晚上,他给小闫发了好长的信息,说着感谢她的话。以后,他还经常与小闫进行视频通话,逗得小闫哈哈大笑。随着感情的不断加深,“老莫”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党的政策开始理解和拥护,有时还跟着小闫宣传党的政策。
2018年10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来了,符合条件的可以搬迁到靖安安置区。得到消息后,小闫第二天一大早就到“老莫”家去走访,与“老莫”拉家常,试探着讲了一下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可“老莫”没同意。不过,在拉家常中,小闫却了解到了“老莫”的孩子有留在城市生活的想法,这给小闫吃了“定心丸”。
接下来的几天,小闫将主攻方向放到“老莫”的儿子、儿媳身上。通过“老莫”的儿子、儿媳做工作,“老莫”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但是摆在小闫面前最困难的事就是怎样打消“老莫”的怀旧情绪,虽然房子破旧,但“老莫”对自己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肯定是有感情的。小闫做足了功课,过了几天再次上门做工作,渐渐地,“老莫”有了搬迁的想法。小闫知道时机到了,就加大了对他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力度,终于使“老莫”同意搬迁了。
自从“老莫”想通要搬迁到靖安安置区以后,他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并在一次“三讲三评”会议上,主动帮忙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并当场拉着小闫的手表示感谢。
2020年1月,“老莫”家要搬迁到靖安安置区的那天凌晨5时,他告诉小闫一定要去他家玩。
2020年4月,小闫去他家走访,“老莫”拉着小闫的手,滔滔不绝地告诉她,他的儿子、儿媳去打工了,自己和老伴在蔬菜大棚里工作,每人每月有1700多元的工资,生活过得很幸福。
小闫和“老莫”的故事只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个缩影。为了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千千万万名扶贫工作者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代价。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玉 毛利涛 通讯员 方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