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产业扶贫在昭通⑤丨一片叶子里的脱贫“密码”

 2020-07-18 14: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片叶子里的脱贫“密码”

人间四月,绿波万顷,茶香萦绕着整个大庙村。

见证丰收后的骆禹瑶远眺茶山,一垄垄葱葱郁郁的茶树依山而生,碧绿的茶田随着山峦起伏,孕育着希望。今年21岁的骆禹瑶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开学的他假期在家就帮助妈妈采摘明前白茶。20多天时间,他和妈妈就挣了4000多元钱。

茶叶,长在大山里。贫困,扎在大山里。越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地方,越是深度贫困地区。骆禹瑶的家乡在镇雄县罗坎镇大庙村羊二坪村民小组,属于深度贫困村。全境皆山,且海拔近千米,白水江穿境而过,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合白茶生长,茶叶种植条件优渥、品质上乘。

从买支笔需要用两个鸡蛋换,到零花钱逐渐增加,在骆禹瑶的记忆里,一株株茶树是一家人的生计,一株株茶树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很小的时候,骆禹瑶便跟随爷爷穿行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上,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然而粗放的管理和分散种植,没有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实际的改善。无奈之下,父母选择外出务工,家里的坡地大部分撂荒了。规模小,没有市场、没有效益,这“一片叶子”眼看要枯萎,不少年轻人舍掉茶园,外出打工。

2016年,初到罗坎镇就职的党委书记丁勇对罗坎镇村民喜爱喝茶、以茶待客的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调研,罗坎镇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宜茶树生长,老百姓平时喝的茶大多是就地取材、手工制作,原始味道十足。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诞生了——脱贫走茶道。

为把茶产业做对、做好、做大、做强,罗坎镇党委、政府组织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和有意向投资茶产业的鲁绍坤等回乡创业者奔赴具有千年产茶历史和丰富成功经验的浙江安吉进行实地考察取经。

借鉴安吉的经验,依托罗坎镇资源优势、气候条件等区位优势,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镇雄县坤农白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白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在大庙村建基地、茶厂,把山地变基地,让农民变股民、变工人,做到合作社有效益、有村集体经济、社员有收入,脱贫有支撑。

骆禹瑶一家把19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妈妈张思琴在合作社务工,农闲时便外出打工。前几天茶叶采摘结束后,妈妈便到昆明打工了。他说:“相比种地,种茶不仅收入可观,劳动强度还不大,荒山种上了茶树,周边的环境改变很大,满眼都是绿色。”骆禹瑶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的费用加上妈妈平常的田间管理和打临工的收入,单是妈妈在合作社的工资一年下来都有2万元左右。如今一家人的生活好了,得益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好政策,骆禹瑶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学费全免,每月还有800多元的生活补助。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受益于白茶产业,一家人的腰包鼓起来了,收入增加了,2018年骆禹瑶家摘掉了贫困帽。

“深圳的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微信朋友圈里采茶的照片,非常羡慕我住在这青山绿水间,很想到我们这里来旅游,开学了我要把家乡纯天然无污染的白茶送给他们尝一尝,让他们感受一下来自大山的味道。”骆禹瑶谈起家乡的白茶赞不绝口,表示在外读书一定会把家乡的白茶推介出去。

像骆禹瑶一家这样靠一片片茶叶脱贫的故事,在罗坎镇很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坤农合作社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带动大庙、罗关等村898户39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吸纳产业扶贫资金591.15万元、村集体入股资金180万元,打造白茶种植基地共9628亩。

村民们都说,多亏了镇雄坤农白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庙村因有了坤农合作社的带动,老百姓种茶的积极性高涨,现在全村到处种的都是茶叶。昔日的穷山瘠岭变成了托起致富梦想的金山银山。

泡上一杯白茶,茶汤晶莹剔透,茶味甘醇柔和,镇雄坤农白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绍坤细细品了一口,回味起发展白茶种植的发展过程。“高山云雾出好茶,生长在原生态环境中,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一定受市场青睐。我们种植的茶叶从来不施化肥,如果施化肥我们拿出去送检就认定不了绿色有机茶。”绿色、生态、有机产品才是市场的出路,2019年,坤农白茶被认证为绿色有机食品。手捏新茶叶,回忆起过去种茶,鲁绍坤感慨不已。

如今,坤农白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新鲜茶叶从杀青、晒青到提取、包装等制茶环节也采用了标准化、数据化、科学化的现代制茶技术。越早的明前茶,价格越高,3月初,得天独厚的种茶条件,坤农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就可以开始采摘,比浙江安吉白茶提前半个多月,抢占了市场先机。在安吉的市场上,坤农白茶刚运到安吉市场就被抢购一空。茶叶种植让大庙这个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白茶种植加工专业村。

鲁绍坤说:“我们种植的白茶在市场上就像深山里农户种植的一篮子青菜挑到市场上去卖,用工成本低,品质好,依托浙江安吉白茶品牌效应,我们借船下海,借壳上市,不断拓宽市场,打造镇雄坤农白茶品牌。”目前,大庙村种了7000多亩白茶,每年春季和夏季均可采茶,出产的白茶干茶清香、回甘、味醇,还具有抗辐射、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养生保健功效,市场上供不应求。2019年4月该基地采收、加工了1930公斤白茶干茶,每公斤批发价600元至800元,远销浙江等地。

茶叶,只有走出大山,走进市场,才能体现价值,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再过3年,我们种下去的近万亩白茶将全部进入丰产期,年产值可达1.2亿元,创造15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和120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鲁绍坤表示,该基地计划用两三年时间,将当地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万亩标准化茶园、带动周边农户种植2万亩白茶,进入丰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顺势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壮大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要让一方百姓富裕,让茶叶卖个好价钱是最直接的办法。对于罗坎镇茶产业来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将不断优化农业布局,打造出标准高、规模大、品种优的精品茶园。”罗坎镇党委书记丁勇说。

脱贫攻坚路上,罗坎镇培育茶产业实现生产模式集约化;培育龙头企业,经营模式高效化;改善方式,种植模式有机化;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多元化……以有机茶种植、加工为主体,集观光、休闲及茶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路子在这深山方兴未艾。

茶香氤氲。这一片小小的叶子,不仅装扮了罗坎镇的山山水水,也成为了解开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脱贫“密码”。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娟  聂孝美 实习记者 罗丹 


对话⑤·昭通市中医医院院长郭昌贵谈健康生活目的地

打造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全民健康推向新的高度,“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昭通市委、市政府根据昭通市资源的潜质,逐步建立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的示范城市和万亩果园加丘陵特色生态城市,打造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目前,就“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相关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昭通市中医医院院长郭昌贵。

记者: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就是让“目的地的人健康起来,让想健康的人到目的地来”,据你了解,昭通市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具有什么样的基础条件?

郭昌贵:昭通是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双向大走廊,处于川滇黔三省的区域中心,坐落于乌蒙山腹地,年平均气温13.6℃,平均有效湿度68%,是避暑休闲的圣地。我们昭通市全面组织、协调和推进打造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就是要利用昭通独有的区位、气候、环境、资源、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使昭通成为滇川渝黔接合部先进的区域医学中心、康复中心和医疗旅游目的地、医疗产业集聚地,引领大健康产业跨越发展,从而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

就目前条件而言,昭通拥有的文化场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及非物质文化名录能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高速、高铁、航班、港口全面开通,出行非常便利;山、水、林、田、园、城相互交融,“半城苹果满城香”的美丽画卷初步形成;紧扣“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望海楼公园、省耕国学文化公园、乌蒙水乡等独具特色的休闲环境已经建成。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特色文化的昭通已经吸引了外界的眼光。

记者:作为市中医医院院长,行业在推进“健康生活目的地”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郭昌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带领昭通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有关专家多次实地考察,建立中药百草园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昭通地道中药材种植;昭通市中医医院与全市县、乡医院建立医联体,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为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切实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昭通市中医院专家定期对镇雄县罗坎镇挂钩帮扶点挂钩帮扶,做好卫生扶贫这篇文章,让卫生健康扶贫深入人心。

记者:无论是非典期间还是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备受关注,请您谈谈中医方面在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郭昌贵:中医历来重视天地人之间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统一性,提倡养生保健,以预防为主,与“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理念相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依托昭通市中医医院中医团队优势,组织成立了中医抗击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发挥中医药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作用,根据昭通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当地人民的体质因素,制定了中医抗击新冠肺炎的处方,并免费为大关新冠肺炎重灾区的人民送去中药健体防毒汤,增强了人民免疫力,减少了新冠肺炎在人群中的传播。

记者:昭通市中医医院就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郭昌贵:中医药具有科技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商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原创优势,具备药用、绿色、环保、经济等方面的独特功能。昭通市中医医院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能够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将中医药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有效融入到相关行业和领域,带动昭通中医药健康产业联动,增加相关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又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助推昭通“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

我们提出“中医医养”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以医助养、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医院功能布局、完善功能设备、拓展服务领域,达到中医医疗与健康养老等资源的科学结合。

记者: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个关键措施,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对脱贫攻坚工作有什么意义?

郭昌贵:可以带动当地药材种植、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为脱贫攻坚助力;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的发生;依托“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平台,以特色集镇引领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打造能推进生态修复治理、规模化发展生态园林、生态旅游等,形成高效益、可复制、好推广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重要作用。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汪舒  实习记者 罗丹)

产业观察系列评论⑤

让绿色成为昭通产业发展的底色

莫  娟

2018年云南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云南要全力打造“三张牌”,三张都烙上绿色印迹: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覆盖三产,全面生态,彰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发展理念。  

打造绿色健康生活目的地,昭通大有可为。

柴米油盐是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工艺越来越受欢迎,绿色健康产品走进城市居民的餐桌。昭通在打造好“绿色食品牌”方面,重点发展了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大高原特色产业,并不断向现代农业迈进。以苹果为例,昭通的苹果产业已绝不是简单的种苹果,而是在高标准、高层次种植果园的基础上,物流、加工、旅游等产业都要发展。

2018年3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昭通市长郭大进走上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自豪地为昭通苹果代言:昭通苹果“甜”“脆”“蜜”,“红苹果”已成为当红产业、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苹果”。

事实上,在昭通,走红的不仅只是苹果。再比如竹子,在昭通有8个县(市)大力发展以筇竹、方竹为主的竹产业,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将实现450万亩的种植目标,实现绿水青山的同时,更为群众增收致富找到了有力的支撑。在打造“绿色食品牌”中,昭通市聚焦苹果、天麻、马铃薯、花椒、生猪、特色养殖等六大产业,全力做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大文章。

“健康生活目的地”方面,昭通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特征,特别是夏季,没有炎热的感觉。围绕这些优势,昭通立足于“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格局定位,充分发挥昭通独特的气候特征,特别是夏季,昭通是避暑纳凉圣地。下一步,随着渝昆高铁的开通,将会进一步助推昭通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便捷的交通条件加上独特的季节性的康养休闲气候,再加上即将建设的区域医疗中心,一个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昭通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周边群众特别是川渝地区群众避暑纳凉的圣地。

 “绿色能源牌”方面,昭通充分发挥水电资源优势,加快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年产70万吨的水电铝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80万吨的水电硅项目也正在积极招商和推进当中。

“健康生活目的地”与“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密不可分,三者是互相融合的统一体。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昭通正在路上。昭通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名片的机遇,充分利用昭通的自然、生态、气候优势,以“大健康”产业统领一二三产业发展,全力将昭通打造成一个世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镇雄 脱贫攻坚 产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