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7-09 10:09提起曹安江,巧家县老店镇坪地营村的群众都会为他点赞。说曹老师不但办事公道,而且还喜欢为群众脱贫琢磨点“道道”。
曹安江今年56岁,在云南省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别看他貌不惊人,可他却是高级工程师,还是市委联系专家、市直名家和昭通“鲲鹏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他获得的4个天麻种植国家级发明专利、1个省级科技成果创新奖、1个市级科技进步奖,更是让人不敢小瞧。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专家却当起了驻村督导员。有人说,都快退休的人了还折腾个啥!曹安江却说,脱贫攻坚是大事,专家更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19年4月,曹安江背起挎包毅然来到了坪地营村。
“曹老师,我们听你的!”
脱贫攻坚是场输不起的战役,做群众工作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工作34年,做过24年林业勘察设计、5年林科研究的曹安江,一直都在基层和群众打交道。到坪地营村当督导员,他心里有底。
坪地营国土面积5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677户农户,是巧家县人口第二大贫困村。群众居住分散,山高坡陡、实在难走,可曹安江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跑遍了坪地营村所有的农户。
驻村一段时间,曹安江发现部分群众对低保工作怀有不满情绪。分析原因后,他判断这里面既有工作处理的不到位,也有群众对政策的不了解。
“越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越要让群众参与进来,增加其透明度!”很快,在曹安江的建议下,坪地营村改革了低保办理流程,首先吸纳群众成为低保评议员,其次向群众公开低保评议方案、评议人员名单和评议结果,最后向群众公布举报电话。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曹安江的建议还真的灵验。
李兴坤夫妇俩都是残疾人,他们认为凭这一点就应该是低保户。2019年7月5日,坪地营村召开低保评议会,村里把李兴坤的妻子唐顺莲喊来参加。在目睹了整个评议过程后,唐顺莲说:“评议为低保的人家条件的确比我们差,我们没评上,但口服心服!”
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大华家一度无安全住房,村里反复打电话动员其新建安全住房,可他一直没有答复。曹安江知道这事后,多次上门做工作,了解到他们都有建新房的意愿,只是徐大华因为一件小事堵气,曹安江心里顿时就有了谱。
农历7月13日,按照当地习俗,老百姓要在家要搞祭祀,徐大华从昆明赶回来参加。曹安江特意选了这天来“遇”徐大华。一见面,他就与徐大华拉起家常,从祖辈的生活聊到外面的世界,从老人的健康聊到孩子的学习……摆谈到兴致上,曹安江才慢慢地把话语引上了正题。
“党的政策这么好,修起安全住房,儿子上大学后回家来有个安稳窝,多好!”曹安江的一席话,触动了徐大华的心,他拉着曹安江的手说:“曹老师,为了孩子,我们听你的!”
2020年3月,徐大华建好安全住房,一家人喜气洋洋搬进了新家。
小小试验室 育出“菌娃娃”
初到坪地营村,曹安江了解到这里的群众最缺乏的是产业支撑。于是,他就产生了把自己之前做的紫丁香蘑仿野生种植试验项目“搬”到坪地营村的念头。
紫丁香蘑味道鲜美,市场价格可观。曹安江说,按他采集野生菌预计的亩产估算,每亩至少可产生5万元左右的收益。如果人工种植的亩产能达到估值,推广给老百姓种植将会产生很大的效益。
有了这样的打算,曹安江就开始收集平地营村土壤、年气温、降雨等数据,在确定这里适合种植紫丁香蘑后,他开始建自己的“试验室”。
一台自制无菌操作台、无数支试管摆进了曹安江只有5平方米的宿舍外屋。白天,他入户调查;晚上,只要不开会,他就埋头在这个简易的“试验室”里做研究,经常到半夜三四点才红着双眼入睡,但梦醒后“菌开”的期待让他又倍感幸福。
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了2000多支试管后,他终于研发出了第一朵紫丁香蘑菌种。“时间是2019年12月5日!”曹安江一口说出了那个让人兴奋的日子,如同一个父亲激动地说出自己孩子的生日。
2020年春节之后,曹安江向农户租了3亩林地,开始了紫丁香蘑野生环境下的试种。“由于紫丁香蘑属冷菌种,首批出菌预计在8月下旬,末期出菌要到12月中旬,年底就能知道紫丁香蘑人工种植亩产能不能达到预期了。”曹安江说。
只要工作不忙,曹安江隔三差五都要上山去看他的“菌娃娃”,把试验做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他乐此不疲。
曹安江师从我国著名竹类专家薛纪如教授,薛教授曾跟他说:做林业研究,就是要把帮助老百姓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曹安江心系坪地营村的发展,深得村里干部群众的信赖和尊重,大家都爱喊他“曹老师”。
曹安江住在村委会的三楼,不大的房间,既是他的办公室,也是他的“试验室”。每天晚上忙完了,楼上就只有他和他的小狗“短毛”,虽然有点寂寞,但想想他的“菌娃娃”,想想坪地营村群众有了脱贫的出路,他心里一下子就变得乐滋滋的……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建忠 殷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