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2020-06-29 18:006月16日至23日,中山市东西部扶贫协作采访团深入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大关、永善、绥江4县,调查采访中山•昭通扶贫协作工作,上山下乡,8天走了2000多公里,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度接触,听到最多的是感恩。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亲身经历,道出了一个共同的感受:中山扶贫协作,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2016年以来,中山市在资金援助、招商引资、劳务协作、易地搬迁、产业合作、职业教育、残疾人帮扶、扶智扶志等领域探索形成扶贫机制,交出一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中山答卷”。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及企业投资等各类资金28.5亿元。截至2019年年底,对口帮扶的4个县全部脱贫摘帽。
昭通命题:困在深山的脱贫路
中山市斥资785万元援建的盐津县柿子二小,四年级学生朱思蕊站在走廊上,指着河对面的山头说,家在山的背面,周一5点钟起床,2个小时走到学校,周五3点钟放学回家,晚上6点半走到家,2019年新学校建成后,周一到周四终于住到校内,不用每天往返了。
这是昭通山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山市和东莞市结对帮扶昭通市。其中,中山市对口帮扶乌蒙山国家级连片特困地区盐津、大关、永善、绥江4个县,包括182个深度贫困村。这是中山与昭通两座城市的一次深度牵手。
昭通很大,629万户籍人口散布在2.3万平方千米土地上,土地面积是中山的13倍,但城镇化率只有35.3%,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山村;昭通又很挤,山地面积占96%,其中大关县城找不到1平方千米的平地,盐津县城至今只有一处红绿灯。
从大关县翠华镇兴隆村松林社搬迁到全国最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靖安新区的李英说,当初听到搬进城里的消息,在社里奔走相告。
按照“搬不动山就搬人”的脱贫思路,昭通市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28个,3年搬迁8.44万户36.24万人,整村搬迁494个自然村,全国最大的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中昭通就占了3个,其中靖安新区安置的4万多人中,中山对口援建的大关县就占了一半。早在2016年底,中山就给四个县各投入1000万元支持建设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建设用地、交通等资源承载力不足,特色农产品市场通道不畅,农村劳动力技能不足和就业渠道相对狭窄,长期制约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困在深山的脱贫路,成为摆在中山和昭通两座城市决策者心头的共同命题。
中山对策:以输血激活造血功能
站在永善县云南菜人家厂区,永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侯志怀感慨道:“中山市小榄组团到来后做了很多事情。”公司所在的细沙乡党委书记刘正凤,历数中山市小榄组团在这里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03亿元,实施协作项目104个,惠及15个乡镇144个村(社区)8万余贫困人口,项目涵盖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其中,中山中汇投资控股的云南菜人家,不仅可以解决五六百人就地就业,还与50多个村签下保底销售协议,以不低于5元/公斤的价格收购当地特产方竹笋,而该产业涉及当地2300多户3万多亩,给方竹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
跟记者同机抵达昭通市的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科科长邓新山说,今年在昭通招收职校生600人,目前2102名昭通籍学生在中山高职院等9所中高职学校就读,2017年首批入学的531人今年毕业,将走上工作岗位。
近四年对口扶贫协作,中山创新帮扶模式,全市25个镇区组成4个组团,帮扶昭通市盐津、大关、永善、绥江4县,在资金支持、产业合作、人才支援、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方面精准施策,一个个承载脱贫攻坚的产业项目,一间间促进就近就业的扶贫车间,一项项改变生活生产条件的民生工程,在昭通大地上崛起。
先输血后造血,以输血激活造血功能,提升昭通自我发展能力,建成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中山在昭通大地上书写的中山对策,提供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中山样本。
双城记:两市结成命运共同体
来自中山市三乡镇雍陌小学的高级教师李莉,初到昭通市绥江县凤凰小学出任副校长,就发现这所绥江名校孩子的阅读短板:许多学生缺少阅读习惯。李莉发现,当地许多山村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就读,也带来了留守孩子缺少陪伴的后遗症。于是,她与中山到昭通支教者一道,从班级到学校再到县,以云南传统文化竞赛为契机,推动实施学生阅读计划。他们的目标是,利用中山相对先进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理念,改变昭通教育的落后面貌。
跟中山派驻当地的扶贫队员交流,他们都有几次地震的遭遇,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没有恐慌,而是“已经习惯了”。他们说,轻微晃动时都不用往外跑,也无需向家人报告,他们已经跟昭通当地人一样学会了淡定,把昭通当成了第二故乡。
到中山市援建第三期的盐津县中心敬老院调研,临别时,知道我们从中山来,老人们涌到大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向我们挥手告辞,久久不肯散去,就像对待亲人一样。
在绥江县板栗镇罗坪村易迁安置点随机走访,跟47岁的黄榜香门前算账,她家2017年从铜厂五队搬下山,原来漏雨的串架房换成了建筑面积149平方米的一层半别墅,按照人均2.6万元的标准补助了10.4万元安置费,获得了中山市补助给每户的4万元建房款,自己只花了1万多元添置家具,就住了进来。这还不包括中山市援建安置点广场的340多万元和修缮校舍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孩子上学不用再4点多起床,打着电筒走山路。黄榜香说,过去“苦够了”,自己家的生活变化跟中山息息相关,最想说的是感恩。
从结对帮扶开始,中山与昭通两座城市就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宏说,中山对口扶贫协作的四个县虽然率先脱贫摘帽了,还要做好后续工作,今年继续全面加力,确保重视力度不减、工作力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工作标准不降,助力昭通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吴森林 程明盛
◆图+6/记者 余兆宇
◆视频/易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