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扶贫故事丨刻骨铭心的驻村经历

 2020-06-21 15:12  来源:昭通新闻网

5年多的驻村工作,是我今生最值得珍惜的经历。2014年3月,随着脱贫攻坚一声号令,大关县的脱贫攻坚驻村扶贫工作拉开了序幕。我向单位领导主动申请去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先后在寿山镇益珠村驻村工作3年,天星镇沿河村驻村工作1年,玉碗镇玉碗村驻村工作1年多。2019年6月,再次被派往翠华镇翠屏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5月18日,我们单位5个人第一次去天星镇中心村白家坪村民小组走访。当天下雨,我们穿上了水鞋,准备了雨衣和干粮,坐汽车从村委会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向山顶爬去,汽车在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艰难行驶,崎岖不平的山路加之路面打滑,汽车到王家坪与白家坪村民小组的交界处就上不去了,大家下来推车,车轮原地打转,溅起的泥巴像雨点一般打在身上、脸上、头发上,大家一时间全部都变成了“泥娃娃”。大家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没有办法向前挪一步。我们最终只有冒着小雨、踩着稀泥一步一步向山顶爬去,经过2个多小时到达了挂钩点白家坪。我挂钩帮扶的13户村民全是苗族,居住分散。他们长期以来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除了少数几个年轻人外出打工以外,多数人都是长期在家很少与外界接触,多数人说的都是苗语,不会说汉语,沟通都十分困难。我用了整整4个多小时才走访完挂钩户,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采摘竹笋和中药材,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

为坚决贯彻脱贫攻坚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想方设法让当地老百姓如期脱贫,挂包干部三番五次走访,多次召开群众会议,宣讲党的政策,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积极教育引导当地群众不因贫困而气馁、退缩、自卑,用行动诠释“人穷志不穷”的真正内涵,努力消除 “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自立自强、脱贫摘帽、勤劳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

通过精准识别,实施精准帮扶,做到一户一策,重点盯住劳动力就业、农危改、产业发展、辍学学生、医疗等情况,拟出问题、责任、时效,找问题补短板,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帮扶。通过多次走访、多次汇报,积极争取资金、项目覆盖,大力发展产业,努力改善基础设施。2020年4月,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指标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现如今,当我的足迹遍布全村各个角落、对贫困户情况如数家珍,和当地老百姓相处得亲如一家人。回头看看当初到村工作时常迷路、对各项惠农政策一头雾水、对基层的各种状况完全找不着北,面对种种困难屡次想到要打退堂鼓的我……这样的变化让我意识到自己得到了多么宝贵的成长。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驻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今生最难忘的经历,更是我人生收获最大的时光。村民们勤劳的身影,弯曲陡峭的山村小路,低矮的村民小屋,潺潺的溪流,迎风飘扬的杉条,还有绿油油的庄稼……一桩桩、一件件,都像电影画面般在我的脑海里呈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目睹当年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衷心祝愿乡亲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这就是扶贫干部,深知职责神圣、使命光荣,必须全力以赴。当我回首走过的历程时,问心无愧,当展望明天时,我将以“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和更加激昂的状态去迎接新的工作和生活,书写更加灿烂的人生。

通讯员 朱仕洪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健
标签 >> 大关 脱贫 驻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