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6-19 11:23平均海拔2100米的巧家县老店镇坪地营村,有45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近55平方公里,是该县最大的一个村。这里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群众居住分散,生产方式落后。因此,摆脱贫困就成了人们最迫切也最需要解决的一件大事。
2018年2月28日,根据上级安排,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挂钩扶贫老店镇。接到通知的那一刻,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任宏来不及多想什么,就和另外4名医生一起赶到了坪地营,从此也拉开了长达两年多的脱贫攻坚序幕。
山村旧貌换新颜
“一无观察床,二无处置台,甚至连个像样的药柜都没有……”这是当初坪地营村卫生室给任宏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改变,要从关乎群众最切身的利益开始。
村卫生室是国家卫生体系与城乡居民发生联系的第一级接触点,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医生的任宏当然再清楚不过,他们结合自身优势,很快就协调到10多万元资金,对村卫生室进行了装修改造,贴地板砖、墙砖、修配药台,完善标识标牌和规章制度,购置输液凳、检查床、抢救车、病历柜等医疗设备,加大对村卫生医护人员的培训……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从硬件到软件,坪地营村卫生室“摇身”一变,就成了全镇数得上标准的村卫生室。
悄然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卫生室,还有坪地营村委会和村里的学校。为村委会换新大门,改造会议室,建党建宣传栏,安装太阳能路灯;为坪地营村小学和迤岔小学捐献电脑、建多媒体教室和图书馆,给老师和孩子们捐新校服、新课桌;修缮徐家梁、大洼子等村组公路……两年多来,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努力下,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投入近100万元用于坪地营村的精准扶贫,让这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笑语盈山间。
群众冷暖挂心间
“工作队的同志经常来看望我和我的重孙,帮我们解决困难,以后即使我不在了,这孩子也会有人照顾的。非常感谢他们!”每次进村入户,84岁的朱升芝老人总是嗫嚅着嘴,不停地向任宏和工作队员们道谢。
老人口中的孩子叫张光灿,爷爷和爸爸因病相继去世,妈妈离家出走多年,10岁的他一直跟着80多岁的曾祖父、曾祖母过,生活异常艰难。了解到张光灿的情况后,任宏把他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悉心照顾。省传染病医院院长董兴齐、院党委书记李惠琴同样也挂记着这个孩子,每次到坪地营村都不忘去看望他,为他送上生活费,食用油、大米等食品。在众人的帮助下,如今张光灿已经读到了四年级。任宏说,只要孩子用心学习,医院会一直帮助他,直到他大学毕业。
把群众冷暖记挂心间,不仅仅是一句话,更要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入户调查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许志清牵动了工作队员的心。许志清有4个孩子,自己在浙江打工时弄瞎了眼睛,因为治不好不得不回到村里。工作队员多方协调,为他们一家办理了低保和社保,让4个孩子全部都读上了书。去年,还帮许志清建起了110平方米的新房子。
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开展精神病规范管理知识培训,对全县医护人员进行专业辅导;常态化对精神疾病患者筛查、诊断、规范化管理,把因贫困无力治疗的患者送到省传染病医院免费治疗……虽然工作队重点挂钩的是坪地营村,但作为医生,他们却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整个老店镇乃至巧家县。
“这样的体检从没搞过,省里来的医生亲自为我们体检真是太荣幸了!” 2018年8月,任宏还联系到省传染病医院的10位医生,为全镇工作人员及所辖18个村、社区“三委”成员、村小学老师等进行一次免费健康大体检,让大家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健康的体魄更好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2018年11月底到12月初,工作队送医疗服务下乡,协助该县完成了精神、智力残疾患者免费筛查工作。整整半个多月,工作队员跋山涉水、四处奔波,对1000多名残疾人进行上门服务,做到了应筛尽筛,应查尽查,为324名患者办理了精神、智力残疾评定,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让他们早日享受到了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
“工作队帮我做了残疾评定,省去了到昭通办理的麻烦。”“我儿子的病就是省里的医生治好的!”……村民们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挂钩帮扶坪地营村的点点滴滴,也道出了他们对扶贫工作队员的感激之情。
扶贫路上苦也甜
脱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对扶贫干部而言,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任宏太清楚自己肩负的重任。从两年前到坪地营之后,除了到省里开会,他几乎没有回过家。记得当初到村上时正赶上女儿高考,不能陪孩子,他满心愧疚。而自己患高血压、冠心病多日,也一直没有去检查。本想在第三方扶贫验收过后去治疗,可又碰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所以直到现在他也未能就医……
工作队员张恩俊是省传染病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2018年,他在重庆进修完回昆明,刚下飞机就接到了驻村通知,因此他连家都没有回就直奔坪地营。两个月后,自己的二宝出生,他同样没有回去看上一眼……
作为第二批工作队员的龙海云,2019年5月到坪地营村时,才做了两次肾结石手术,妻子患乳腺癌在化疗中,但他依然忘我工作。而另外的两位女队员,更是克服了身体和生活上的困难,一直坚守到了现在。记得刚来坪地营村时,工作队员们一路颠簸,开了半天车才艰难地爬上山。没有住处,他们就租用群众的房子。最困难的不是吃住,而是用水。由于干旱,有时候连冲厕所的水都没有。一次,因为长时间没有洗澡,他们几个商量着到镇上开了个房间,想轮流洗一下,宾馆的老板虽然同意了,可还是盯着他们愣怔了半天。
“说老实话,作为医生,我们之前对农村工作真的不是很熟悉,通过两年多扶贫,我们硬是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做群众工作的‘行家’!”任宏笑着说,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扶贫路上见证医者仁心。为了坪地营村能够早日脱贫摘帽,任宏和工作队员们付出了太多,他们有的放弃了外出进修,有的错过了临床机会,有的耽误了职称评定,但他们仍然无怨无悔,坚守扶贫一线。他们说,与全国脱贫攻坚相比,与坪地营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相比,自己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殷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