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6-10 11:0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结合笔者在平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对当前新时代县级融媒体应如何发展,谈一点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一、要保持初心不动摇,坚守主流阵地,牢牢把握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要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和新闻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坚守新闻宣传的“本心”,不忘党和政府、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体现党的意志,要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传播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民意。
作为一名基层融媒体工作者,用我们的笔尖和镜头“讲好地方故事、传播好时代声音,大力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以及这个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与职责。无论时代怎么变,媒介传播的形式、平台怎样发展变化,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主动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贯彻落实“两个维护”,主动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融媒体人的时代重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要求,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旗帜鲜明地站稳立场、亮明态度,主动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融媒体人的时代重任。
二、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
当前,随着科技力量的日新月异,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出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飞速变化。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个人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发展,现在人人都用微信,每个人都在发朋友圈,海量的信息每一天都在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一个新闻事件拍一张照片配两段文字就能够发一条消息,短时间内传播到四面八方,点击量呈“几何级”增长。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参与者、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人人都是记者,拍一段视频就能够吸引成百上千的粉丝;一个小小的事件,也许一夜之间就会毫无来由地突然爆红,引起大量的围观和粉丝关注。
身处这样的时代,作为传统媒体人,既感到欣慰,同时又有一丝丝的悲哀。那么,我们融媒体人应该怎么办呢?
传统长篇大论的报道老百姓不喜欢看,空洞模式化的官样文章吸引不了眼球。面对读者的流失,关注度的转移,我们整合后的融媒体中心,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媒体融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合并”。要推动传统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合发展,我们关键的是要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时代发的需要;借助整合以后的平台优势,进一步丰富信息发布和新闻宣传报道的传播渠道,将传播形式和内容丰富化、多样化。
我们可以开通官方的微博、抖音,在第一时间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信息配以视频、图片,将官方权威的信息和声音及时传播出去。这样既体现了新闻的及时、准确和时效,同时,有效避免了谣言和不适宜的声音影响正确舆论。
大家都不喜欢长篇大论的官样文章,我们就可以用老百姓都能够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视频或图片,或者其他的形式,用有血有肉,有趣好看、有观点、有内涵的内容来吸引读者,这样才能起到媒体融合后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快速反应部队”,探索信息发布渠道的新模式
大家都知道,新闻传播贵在及时、准确。在我们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传播方式由于科技的提升已经变得非常的容易,如果我们媒体人永远都一成不变、还是恪守原来守旧的新闻模式,那么当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很可能错过很多有价值的宣传报道机会。
所以,笔者认为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的变化,建立起一种新的新闻“快速反应机制”和“新闻快速反应部队”在当前十分必要。
如果我们有一支经过培训,有一定新闻敏感性,懂得基本的信息收集和新闻写作技巧的通讯员队伍;那么当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我们的传播力量投射到事件点上,获取第一手鲜活的信息,第一时间把有用的信息发布出去。
笔者认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基层队伍,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获得突发事件的信息,增强新闻的时效性;二是可以节约新闻采集成本。将通讯员作为基层的新闻单元能够拉近媒体和群众间的距离,能够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既培养了群众的新闻敏感性,又能够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我们还可以创新思路,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适当考虑开辟出一定的栏目和板块,让自媒体、民间信息发布平台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正确的引导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寻找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痛点”,借助“网红”的力量进一步扩大粉丝群和影响力,探索媒体发展的新模式。
四、要进一步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精兵简政
“任何工作,人的因素起主要决定作用!”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当前我们国家最基础的官方信息权威发声平台,但长久以来受体制机制、编制等问题的影响,单位内部绩效考核和评职晋级等工作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简单化一、论资排辈等现象。很多单位,在融合之前“老头、老太太”和“元老们”就早已经个个高职在握。融合后,看似家大业大的融媒体中心,“元老”和行政人员就占了一大半,留给新员工和一线记者的仅仅只是寥寥可数、几个杯水车薪有限的编制。其结果,天天在一线跑的记者还不如在家蹲办公室的。干多干少一个样,真正一线的记者和采编人员既没有相应倾斜政策,也没有一个合理的晋升渠道和奖励激励机制。最终的结果媒体是融合了,单位也合并了、人员增加了,人心却没有真正的凝聚起来,新融合并没有带来“新气象”。
“人心不齐,泰山何移?”笔者建议,上级新闻主管和人事部门在人员编制和经费处置上,一是应给予基层特别是县一级的融媒体单位,无论是在采编人员中、高职的比例名额上,还是绩效分配和奖励激励机制的政策上,都尽可能给一些倾斜政策优惠。二是要打破原有的职务晋升和绩效分配机制,按岗定职、按职定绩,合理分配。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适当减少一些行政编制和人员,让一线采编人员真正能够有一个合理的晋升渠道和绩效分配途径。
总之,要促进媒体融合后的健康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正规军”,我们媒体人要如何融合、创新发展,怎样将体制的优势转化成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继而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广、更深入人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思考。只有不忘初心、坚守底线,真正做到了“有守”和“有为” 的有机统一,才能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作者 陈明锐:彝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