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通2020名师助考㉒丨中山名师李宇:高考历史冲刺阶段复习指导

 2020-06-08 15:48  来源:昭通日报

高考将至,接下来一个月历史学科复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考成绩,那么如何提升冲刺阶段复习效果,我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抢时间,提能力。除了上课认真听课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争取每天限定时间(40-45分钟)完成一套历史高考模拟训练题。如果没有完整一块的时间,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完成选择题,主观题则必须用整块时间完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解题的速度以及解题的能力。做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是:第一步概括题干意思,将复杂的题干文字或者图表化简为一句简单的陈述句(主语+谓语+宾语)。第二步将题干意思和四个选项进行逻辑推理,选择正确选项。

例1:(2012年新课标卷Ⅰ·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第一步概括题干意思:随着时间推移,亚洲地区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第二步将题干意思和四个选项进行逻辑推理。由题干意思可以推理出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而选择C选项。

例2:(2018年新课标卷Ⅲ·25)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第一步概括题干意思:从北宋到南宋,祖辈曾任官职的宰相人数越来越少,祖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人数越来越多。第二步将题干意思和四个选项进行逻辑推理。由题干意思可以推理出底层人士上升到上层社会的人数越来越多,从而选择B选项。

同学们在概括题干意思时往往容易出现不准确或者不完整,所以读题干时可以适当放慢读题速度,以求准确、完整地概括题干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逻辑推理,选定正确答案。

2.抓主干,夯基础。高考题涉及到历史学科知识基本上都是主干知识,所以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自主构建主干知识的思维导图。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重要的事件、人物、术语以及相关的时间与地域。基本史实是主干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主干知识还包括重要的概念,理论性知识如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构建主干知识思维导图时,要特别注意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的专业术语和名词。例如:构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主干知识思维导图时,要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毛泽东同志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构建“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主干知识思维导图时,要理解和掌握“经济结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等概念;构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的主干知识思维导图时时,要理解和掌握“代议制”、“民主原则”、 “政治权利”、“程序”等概念。

3.重错题,补漏洞。错题要“三顾”,一顾是老师在课堂讲解时,认真听讲。二顾是以十天为单位,把近期的错题再次回顾。三顾是考前五天再把所有的错题快速回顾。老师课堂讲解时,如果听不懂,在课后一定要弄懂。对于错题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要真正掌握,要再找到相关类型的题,再次检验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

4.答规范,少丢分。答题时要严防以下几类失误: (1)审题不严密,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不能真正弄懂题干的要求,或遗漏问题要求(特别是“分别”“各”等字眼,对比“异同”的“同”等)。(2)阅读材料不够细心,遗漏有效信息,即不能“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对有效解读不“完整”。(3)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教材知识相结合,只用教材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作答,不能两者互补,致使答案不全面,遗漏答案要点。

例3:(2020年云南高中毕业统一检测.44)[历史选修1: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代铜钱铸造量为历代之最,但民间常出现无钱可用的“钱荒”现象。铜钱的大量外流使北宋朝廷以严厉的刑罚展开“钱禁", 即严禁铜钱外流及毁钱铸器,但收效不大。王安石变法后,解除了“钱禁”.他认为,开放“钱禁”有利于物资流入;以此“理财”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王安石废除“钱禁”后,铜钱毫无阻碍地外流,毁钱铸器的现象更为严重.“钱荒”现象更趋严重,百姓售出自己的大部分产品,仍不足以缴纳官府的免役钱。至宋仁宗年间,宋廷恢复了“钱禁”法令。

------据汪圣铎 《两宋货币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出现“钱荒”的原因。(9分)

这道题第一问分值是9分,这就要求我们写答案的时候至少写三点,建议大家多写一、两点。我们做材料题时要逐行逐句地分析概括句子意思。第一句意思是宋代出现钱荒现象。第二句意思是北宋严禁铜钱外流及毁钱铸器。从第二句意思,我们可以直接推理出:北宋出现钱荒的原因是铜钱大量外流和民间熔钱铸器严重。我们同学却只写了铜钱的大量外流,而遗漏了民间熔钱铸器这一有效信息。第三句意思是王安石开放钱禁。第四句意思是开放钱禁以后,钱荒更严重。其实在这句话里再次强调了导致钱荒的两个原因。第五句话意思是宋仁宗恢复了钱禁。分析整段材料以后,我们可以从材料得出宋代出现钱荒的原因有两个。其它原因就要结合我们所学知识来说明,这证明冲刺阶段回归教材,再次梳理主干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宋代商品经济比前代有所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

(4)不能史论结合,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

例4: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能看到国家干预的影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说:“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有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恩格斯说:“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土地买卖关系中已使用了具有法律文书性质的契约,……现在的契约原件有《受奴卖田契》,已残,为西汉武帝后期至东汉光武帝初年的遗物。文字如下:“囗置长乐里受奴田三十五亩,贾钱九百,钱毕已。丈田即不足,计亩数环钱。……”

《墨子闻诂》卷九《非命下》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战国至秦汉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论证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要求:论证须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要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叙述要通顺流畅。200字左右。)

从材料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论题:国家干预有利于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论证: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史),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进入封建社会。(论)。这样的论证就充分体现出史论结合。当然高考要求论证一个论题至少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证。我们这里只是强调同学们在论证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史论结合。

(5)答题针对性差,不着边际;答案层次不清、杂乱无序,要点不清晰、条理不清楚、表达不准确;缺乏逻辑,前后矛盾,因果颠倒。

(6)答题欠规范,文字书写潦草,难以辨认。

同学们,冲刺阶段没有最好的复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只需要专注复习,心无旁骛,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坚决落实,就能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

来源丨@昭通日报 微信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教育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