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巧家红石岩村:废墟上崛起的新家园

 2020-06-07 17: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4年8月3日,鲁甸县龙头山镇发生6.5级地震,毗邻震中的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山崩地裂、房屋垮塌,全村425户村民家家受难、户户受灾,致38人遇难、2人失踪、150人受伤,林木牲畜受损不计其数,原本山清水秀的红石岩村伤痕累累、满目疮痍。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鲁甸地震灾区调研时强调,灾区恢复重建一定要搞好规划,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

红房子、青花椒、幸福新生活。5年来,红石岩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家家户户建起了安全住房,庄稼地里全部种植了青花椒,村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墟上重建起了幸福美丽新家园。

红石岩村掩映于花椒林中的红房子。

红房子:住房安全舒适有保障

今年清明节期间,周关羽同前几年一样,来到在地震中遇难的母亲坟前默默地告诉母亲:现在房子建好了,安全了,生活也好了。

周关羽家以前家里穷,修不起砖房,长期住在土坯房里,突如其来的地震致房屋垮塌,在家的老人惨遭不幸。

“如果以前住的像现在这样,房子就不会垮了。”周关羽哽咽着说。

周关羽是包谷垴乡红石岩村窝凼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谈及安全住房建设,周关羽对党委、政府的好政策赞不绝口,对社会各界的帮助连连感谢,“全靠国家的帮助我们才建起了安全住房。”

地震发生后,红石岩村“两委”在县、乡党委、政府领导下,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的目标,实施恢复重建、修缮加固、农村危房改造等,让全村群众都住上了安全住房。同时,红石岩村还注重房屋风貌打造,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品位,让村民住房安全舒适。

红石岩村漫山遍野的青花椒。

青花椒:产业发展致富促增收

初夏时节,红石岩村绿意盎然。一望无际的花椒林里,每一片花椒叶、每一串花椒都在尽情地享受和煦的阳光。

红石岩村坐落于牛栏江边,无论光照、雨水、海拔,还是土壤都适宜青花椒生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村“两委”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思路,召开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等动员村民因地制宜发展花椒产业致富。

“党委、政府一切都是为我们好,我们听党话、跟党走。”谈起花椒产业发展,红石岩村湾子村民小组村民刘太亮激动地说,“从地震到现在,党委、政府时时刻刻都在关心我们。现在,我们的土地全部种上了青花椒,我家种了四五亩,每年收入两三万元,比以前种其他农作物的强,收入翻了数十倍,而且青山绿水,舒服!”

红石岩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蒋先林告诉笔者:“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积极与挂钩包保单位昭通市烟草公司协调资金6万余元用于花椒的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花椒产量助农增收。”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2015年以来,红石岩村“两委”在深度调研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统筹资源优势,立足需求和市场导向,积极协调资金,加强对接,带领全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花椒产业,成立了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扎实做好产业培育文章。目前,全村种植花椒2800余亩,产值达2000万元,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花椒已成为红石岩村一大产业支柱。

红石岩村村民家的厨房,过上了美好幸福生活。

新农村:村庄变美宜居新家园

走进红石岩村河边村民小组,一栋栋崭新的红房子掩映于花椒林中,红绿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走进村民刘兴翠家,电视机、饮水机、茶几、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厨房、客厅生活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村‘两委’根据老百姓贫困情况和身体状况,聘请了8个保洁员,责任到人,分段负责,除了平时脏了不定期清扫,每十天必须扫一次。”蒋先林介绍,对于村组道路等公共环境,村里设置公益岗位,保证环境清洁卫生;对于每家每户,通过层层召开人居环境动员会,开展卫生评比等活动,示范带动引领村民们爱卫生、讲卫生、护家园。

今年以来,红石岩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有机结合,把提升人居环境动员会开到每组每户,全面宣传发动,实行网格化管理,挂钩领导包村、干部职工包组、挂包人员包户、公益人员包段包点,掀起一轮又一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热潮,确保了乡村更美、家园更新、生活质量更美好。

村美、民富、产业兴。如今,红石岩村已在地震废墟上建起了新家园。(通讯员 胡华伦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巧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