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阳282名特困供养人员踏进“幸福门”

 2020-06-04 09:5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原来待在家里,要专门有一个人时刻照顾,既操心劳累,又耽搁时间,现在搬到了福利院,有护理人员精心照料,不愁吃不愁吃,有人作伴,还不用花钱。近年来,来自昭阳区各乡(镇、办事处)的282名特困供养人员住进了昭阳区社会福利院,踏进了“幸福门”。

一个特殊的群体

记者走进院子时,老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院子里,或聊天、或打牌、或运动、或听音乐……两名护理人员正挨个地为他们发放口罩。

这里是位于昭阳区龙泉办事处巩固社区的昭阳区社会福利院。

2019年8月,昭阳区社会福利院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释放更多家庭劳动力”行动,对全区17个乡(镇)3个办事处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并对排查出来的特困群体上门做宣传动员,跟有意愿的人员签订《试住协议》。经过3个月试住后同意入住的人员,就跟乡(镇、办事处)签订正式协议,在社会福利院进行集中供养。

目前,昭阳区社会福利院共有282名26岁至93岁的集中供养人员,他们当中有126名半失能、116名全失能。

一份贴心的管理

不足40名的护理人员如何照顾好282名特殊的供养人员?昭阳区社会福利院迎难而上,创新管理模式,实行院长总体负责,3名分管负责人和3名楼栋长各负其责, 全体工作人员实行挂包责任制。

“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全面熟悉自己挂包对象的信息,对姓名、家庭住址、个人情况、身体健康等方面都要全面掌握”,昭阳区社会福利院办公室主任耿远说道,“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好,真正做到了如指掌。”

由于集中供养人员绝大部分年纪都在60岁以上,为了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除在院里设有门诊外,该院还与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昭阳区中医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保障老人能及时就诊。不仅如此,就诊自费的部分由民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全部解决,供养人员不用花一分钱。

走进厨房,厨师和工作人员正在为供养人员的午餐紧张地忙碌着,整个厨房非常干净,碗筷已全部消毒。据耿远介绍,为了让供养人员能吃饱吃好,从周一到周末,每天的伙食都不重复,早餐有馒头、面条、米线、包子、马铃薯等,中餐和晚餐为三菜一汤。

在每个季度末,福利院还会把整个季度过生日的供养人员集中起来过生日,为他们发放生日蛋糕。每逢春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特殊节日,还会举办丰富的活动共度节日。

一座城市的温度

上午9时许,几名护理人员带着大家跳起了健身操。在悦耳的歌声中,老人们尽情地舒展着不太协调、规范的舞姿,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

在院子的一角,一位老人推着另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正在交谈着什么,不时传来笑声。

来自大寨乡大寨村的93岁雷发海老人是整个福利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于2010年11月入住,也是最早入住该院的人员。他没有子女,没有住房,进入福利院前一直住在侄儿家。入住福利院10年,雷发海早已习惯了院里的生活,对护理人员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偶尔侄儿来看望他,会带些东西过来,他总拿出来要分给护理人员吃。

“我们在照顾他的时候,他提出的要求都会尽力满足,感冒了也会及时给他买药”,护理他的王凡说:“他平时非常节俭,领到零用金后会把钱攒起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有一次,他突然拿出200元硬要我同事收下,同事拒绝了他的好意,这件事让我们非常的感动。”

在食堂的旁边,有一个老人正坐在墙边抽着旱烟,烟杆里飘出缕缕烟雾,手机播放着宁静的曲调。听说要给他照相,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把烟杆往上扬了扬。

“在这里过得还习惯么?”

“好啊,真好!”

初夏,柔和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映照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念敏 聂学虎)

审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秦茂尧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秦茂尧
标签 >> 昭阳 正能量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