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0-05-25 15:12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学生怕做、教师难教成了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实,如果合理运用一些可以快速切入的抓手,是可以避免答题中。
畏难心理会带来的不利后果的,本文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比较容易操作的小技巧,希望对积极备考的你有所帮助。
1.抓住标题
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标题往往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指出所吟咏的对象或告诉读者想表达的与什么有关等。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纳兰性德《长相思》、张籍《秋思》。
如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题目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解析:《鹧鸪天•送人》这个标题已经告诉我们是送别词。开动机器,打开积累的大门,送别题材的诗词大多抒发惜别之情、送上祝福之语、排遣郁闷之情等。再去读“离合是悲欢”“风波恶”“人间行路难”也能印证这一点。
2.抓住景色的“冷”“暖”色调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鉴赏的时候首先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色调,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下面两首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唐•王维 秋夜独坐(节选)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宋•周弼 夜深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解析:王诗写的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等说明写的是秋夜景,这些冷色的景物衬托出作者悲哀孤独的心境;周诗写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说明写的是春夜景,衬托出宁静安适的心境。因此,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3.抓住意象
杜鹃寄托悲伤之情,荷、兰、菊喻高洁之意,柳谐音“留”表达挽留、依依不舍之情,雁寄托思念之情,雨象征离愁别绪,梧桐寓含悲伤凄凉,酒寄托欢悦或愁苦,月表达人生缺憾、聚散、思乡之情。
如:简要概括下面两诗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解析: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虞世南的《蝉》以蝉自许,居疏桐饮清露,声名远播不靠秋风,这是君子品德。而骆宾王却是在狱中吟咏蝉:遭遇“露重”“风多”之境,身陷囹圄,不得志,“高洁”无人理,忠心无处表。所以,虞诗以蝉自许,表现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和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骆诗借蝉表达诗人品性高洁,却不被重用,反被诬入狱的沉痛之情等多种情感。
4.抓住语序
现代汉语语法的词序,是固定的,不容随意错乱。但在古诗中却常常被打破,诗人们为押韵和平仄等需要而对语序作适当的调整。常见的有主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例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为“故国神游,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语序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5.抓住诗眼
这就是老师们经常提的“炼字”法。
如:阅读下面的宋诗,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解析:“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而“穿”字写出诗人独自在萧萧落叶中穿行,无人相伴的孤独;“数”字表现主人公一人独坐而无聊到数萤火虫,从而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6.抓住作者生平
“知人论世”是公认的解读古诗文的手段。尤其是唐宋大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和人生经历考生是熟悉的,再根据具体诗作内容和命题者给出的注释,不难读出诗歌情感。
例如: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中的“咨嗟”、“休对”、“且将”等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解析:根据第一个注释可知,该诗写于苏轼被贬密州之后,只要将作者的重要人生经历“被贬黄州”与“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联系起来,便可探知作者无法排遣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7.抓住典故
典故是诗人抒情的重要技巧,也是解读诗歌的一大途径。
如:[中吕]山坡羊•燕子 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解析:这首曲子化用刘禹锡的《乌衣巷》,借“燕子”抒发兴亡之感。
8.抓住注解
阅读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从历年真题来看,注解都是解答问题的重要途径。例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谢寺双桧 刘禹锡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谢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当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解析:注释明确告诉我们,诗人回忆在杜佑军中任职情形,而且正当而立之年,建功立业是古代士人的理想抱负。很显然,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
考试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利用古诗鉴赏题的选择题项,来帮助自己理解诗歌意思。另外,归纳整理诗歌鉴赏各考点答题思路也是必要的。以上方法更多侧重技巧,真正地走近古诗,还需要同学们发自肺腑地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
来源丨@昭通日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