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对竹村扶贫见闻

 2020-05-22 15:0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如果不是因为脱贫攻坚,我怎么也不会数次去到一个叫对竹的村子,不会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不会和那里的村民建立深厚的友谊。三年的扶贫时光,让我体会到了扶贫路上的艰辛与责任,也让我见证了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的奇迹。

我是鲁甸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自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全面铺开后,我们单位与乐红镇对竹村建立了挂钩帮扶关系,帮助该村甩掉贫困帽,过上好日子。2017年年底,单位指派我负责包保殷家湾村民小组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时隔三年,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村入户时的情景:村庄坐落在大山深处,一条简单的硬化路将各村民小组串联在一起,狭窄的路面破损严重,坐在车上颠簸得不行。村子里随处可见遭人丢弃的垃圾,孤零零地在风中摆动。踏入所包保的贫困村民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们家徒四壁的场景和思想上的落后保守,房前屋后的脏乱差也让人印象深刻。

对竹村距鲁甸县城65公里,是当地较为偏远的村子,我们早上8时从县城出发,经过山路颠簸,要10时左右才能到达镇上。前些年,从镇上到达村委会只有一条通村路,其间还要经过很长一段难行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四溅,车在道路狭窄的山腰穿行,总有一种心惊胆战的感觉。这里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900米,立体气候明显,居住着汉族、彝族和壮族三种民族,共1167户4361人,当地主要出产玉米、马铃薯、豌豆、红薯等农作物,有经济林果核桃、花椒等。我所包保的殷家湾村民小组十户村民,在2014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均不足1200元。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人家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家庭人均纯收入增至6000元。同样,和我包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样,这里的其它村民一样享受到了扶贫好政策带来的福利,实现了生活大变样。2019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5887.35万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00元,同比增长了6.7%,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收入的大幅增加,带来的是村容村貌的大提升、大转变,改变的不仅是村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还有村民的精神面貌。现在,镇上通往村委会这条唯一的道路已经硬化成为柏油路,危险地段也加上了必要的防护设施,晴天尘土满天飞、雨天泥泞难行将一去不复返。放眼全村,道路平坦,交通便利,串户路连到了各家各户,公路沿线再也难见着垃圾的影子。悄然发生变化的还有村民的精神面貌,走进村子里,眼前所遇村民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衣服整洁了,人也精神了,和我初次入村、初次走访的情形形成鲜明反差。

2019年是鲁甸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现实全县脱贫摘帽最关键的一年,也是扶贫干部、包保队员苦干实干的一年。全县不仅要实现41个村出列、26123人脱贫,还要完成卯家湾安置区建设,解决县内外4.3万人住房安全问题,实现农村危房清零和基础设施全面达标,任务异常艰巨。全县数千包保人员和我一样,没有节假日和周末,脑里、眼里全是扶贫工作,心里记挂的是困难群众。无数次的入户走访、听民诉、解民需,无数次的档案完善,成为了全部的工作。

如今的对竹村早已今非昔比,村庄一天天在变美,村民日子像竹子开花一样节节高。这些变化的背后,究其原因,无不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帮扶干部的坚定前行和村民自身所隐藏的巨大脱贫增收潜力。扶贫政策作保障、包保干部走在前,修公路、建水窖、拆危房、强经济……这几年来,随着一系列脱贫攻坚惠民利民措施的有效实施,村民接受教育、看病就医、住房达标、饮水安全等都有了很好的保障,核桃、花椒等当地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成效初显,林下种植魔芋、小黄姜、中药材等新兴经济正在崛起,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挣钱了,无力外出的部分村民成了乡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每月有固定公益性岗位补助……如今,对竹村一幅山青、水绿、村强、民富的美丽乡村图正徐徐绘就。

(作者:李 娇


审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崔鹏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崔鹏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