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垭口村救援记

 2020-05-20 10:15  来源:昭通新闻网

5月18日21时47分,巧家县小河镇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小河镇怀抱中的山川、草木、道路、房屋以及芸芸众生开始剧烈地晃动。刚要入睡的小河村民,突入袭来的地震让他们陷入惊恐。 

5月19日凌晨2时25分,记者跟随昭通消防救援支队第一时间到达小河镇集镇。地震发生后,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先后调派19车91人4条搜救犬连夜赶赴增援,并联络辖区乡(镇)志愿消防速报员,实时了解震中灾情,并于19日凌晨4时40分抵达小河镇垭口村,分成14个救援组,在小河镇垭口村、六合村和普古村开展搜救。

在小河镇集镇的灯光球场记者看到67岁的小河社区村民刘祥富,地震后他不敢再住到家里,便拿着被褥在广场的一个角落躺下。刘祥富说:“活了60多年还没有感受到地震有这样大的威力,鲁甸6.5级地震时我感觉都没有这次强烈,这次感觉到人站在地面上都站不稳。”他介绍,由于小河气候炎热,地震时大多都在外面乘凉。听着村民们讲述着各自的地震遭遇,大家都深深感到活在当下更应该珍惜和关心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经过短暂的休整,5月19日,记者驱车赶到这次的震中心位置垭口村梁子村民小组。在距离梁子村民小组4公里处,因路况复杂,有滚石掉落,记者一行3人选择从山间小路到达对面山腰的梁子村民小组。山高路陡、树高林密、顶着午后的37度的高温,记者脚掌死死地贴着70度的山坡前行,小心翼翼地或攀爬或顺山坡向下梭滑艰难地前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梁子村民小组。

在村子里,一辆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土地平整后武警昭通支队的官兵们立即在空地上为村民搭建起了帐篷。梁子村民小组的38户人家全都聚集在一块空地上,梁子村民小组房屋整体垮塌的有4户,其余都不同程度受损。忙碌了一天一夜的小河中心卫生院的刘品华还在为受灾群众疏导情绪,安抚他们积极面对。

武警昭通支队的官兵是5月18日晚就赶赴震中,5月19日6时30分,第一梯队4辆车45名官兵及救援物资奔赴灾区。武警昭通支队副支队长汪毅介绍,部队官兵都是徒手搬运、徒步挺近震中垭口村,搬运了10顶帐篷,山路崎岖难行,共用时两个小时到达震中。汪毅说:“一顶帐篷45公斤重,需要6人配合6人搭建,用时5分钟搭建成功。由于地势不平,预计今天搭建7顶帐篷,临时提供给垭口村梁子村民小组受灾群众过度。”一定帐篷45公斤,记者空手走路到达梁子村民小组都十分费劲,难以想象武警战士们在这千仞壁立的悬崖小道上还要负重携带这么重的帐篷,是何等的辛苦。

40岁的姚孝银是这次震中垭口村梁子村民小组村民,他眼神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景象,想着今晚终于有个睡觉的地方了。地震时他正准备回屋睡觉,突然被掉落的瓦片砸中了眼角和鼻梁,轻微受伤。当他反应是地震袭来,他立马冲进了房间把80岁的老母亲背到了屋外空旷的地方。听到轰隆的垮塌声后,哭喊声接踵而来,姚孝银意识到对面邻居家的房子塌了,他安顿好母亲后立刻跑去帮忙。姚孝银说:“非常幸运这次地震一家人都相安无事,我们家正在建新房,还好房子没有受损。”

对于姚世荣来说,这次地震让他痛失了自己的弟弟姚世强。地震发生后姚世荣得知弟弟被埋压,不顾余震危险,在倒塌的房屋里连夜挖刨。姚世荣说:“只要有一份希望我都要把他救出来。”直到凌晨5点,姚世荣和家族间的弟兄们把弟弟从废墟里刨出来。可是姚世荣的弟弟早已失去了生命体征。现在最让姚世荣担心的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没有了,以后的生活着落在哪里。

韦宗英的丈夫外出务工,平常都一个人在家操持家务。地震发生后碎石砸到了她的头部,倒是没有大碍却把她吓得六神无主。韦宗英说:“我一个人在家,要不是有这些武警战士帮我从危房里抢救这些生活用品,我一个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全靠这些小伙子了。”

现在制约梁子村民小组快速救援最大的阻碍便是交通问题,大型车辆进入十分困难。小河镇镇长柳尧富说:“根据灾情我们全方位做好灾情核查,按照核查数据做好物资储备工作,目前争取了棉被,简易床等物资,同时,组织力量为受灾群众把从倒塌房屋里的生产生活资料运出来,把群众的损失减到最小,努力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保障好受灾群众的生活。”

这次地震导致4人遇难,房子倒了可以重建,但失去亲人的悲伤就像余震一阵阵袭来,需要时间去平复。然而,生活仍要继续,数千年来,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人,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灾难谁也无法说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且生生不息。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娟 陈允琪 实习记者 杨洋)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孙瑜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孙瑜
标签 >> 地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