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0-05-12 17:19一个偏居西南一隅的内陆省会城市
打造“世界春城花都”
底气何在
愿景如何实现?
5月2日,昆明市教场中路盛开的蓝花楹 (胡超/摄 )
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作家杨朔在《茶花赋》中写道,“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
不单是杨朔,只要到过昆明的人,无不醉心于这里的春天和月月不断的“花事”。
众所周知,昆明因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故有“春城”之美誉。
2016年,昆明提出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城市品牌,定位升格,让春城“花事”华丽升级。
一个偏居西南一隅的内陆省会城市,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底气何在?愿景如何实现?
“中国市场上,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出自昆明。”斗南花卉产业集团运营总监董瑞介绍,斗南花市交易的鲜切花有100多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鲜切花每天从这里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斗南这个小村庄不平凡的花卉产业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初,斗南村民把第一枝剑兰栽种到田里,拉开了昆明鲜切花产业的序幕。
如今,这个位于滇池东岸的小村庄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2019年,斗南花卉交易市场鲜切花交易量达92.31亿枝,交易额达74.36亿元。“全国的花商都在此聚集,在斗南花市活跃的花卉经纪人达1万多人。”董瑞说,整个市场服务着云南30多万户花农。
在斗南花市,对手交易、电子拍卖交易及其他包括线上门店、花卉产业各链条行业等一应俱全。除了花卉交易外,这里还是独特的景区,众多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安排斗南花市游。
走进位于斗南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可容纳600人同时竞拍的交易大厅,有六个拍卖钟,客商紧盯着大屏,价格的光标从高到低逆时针转动,进行“降价式拍卖”。
40多岁的花店店主郭亮正在替上海的花商拍花,他上午11时就进场看货,下午3时开始在大厅里拍花。郭亮说,自己一天能帮外地花商拍下上万支鲜切花,按拍卖数量提取报酬。“这里交易公开公平透明,省去了面对面讨价还价的麻烦。”
“斗南花市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接下来的目标是世界第一。”从开始的小规模昆明市场销售,到2002年前后开始拍卖模式,再到融传统集贸市场、拍卖交易、对手交易、线上交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高荣梅是斗南花产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
“一开始,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每天只拍卖几万枝,发展到现在,平均每天有300万至350万枝。”高荣梅说,“此外,我们还建立了花卉交易的标准,推动花卉交易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
如今,斗南已成为中国花卉产业的一张“名片”,被誉为中国花卉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除斗南外,昆明各县区也在积极布局花卉交易和种植。
在晋宁区昆阳玉莲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在的墩子村,20年前这里仅有少部分人种花,现在几乎家家种花,本村和周边村组的126户花农加入了合作社。
合作社负责为花农提供技术指导、品种选育和产品外销服务,每年卖出的花卉毛收入约20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周毅莲说,“我们通过航空、冷链运输等方式外销花卉,最远卖到俄罗斯。”
周毅莲是晋宁区众多从种菜转向种花的农民之一。晋宁区位于滇池西南岸,其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等均居云南全省各县区第一。2019年,全区花卉园艺种植面积达5.39万亩,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4.9万亩、产鲜切花41亿枝,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等,花卉农业产值22亿元,加工产值32.8亿元。
近年来,随着花卉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晋宁花卉种植业正在改变“小散弱”局面,亩产效益屡创新高。
在位于晋宁区宝峰街道的云南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本刊记者看到,盆栽花卉温室大棚占地45亩,被分割为插苗区、装土区、灌溉区、生产区、包装区,整个基地流水线式生产,通过智能控制、潮汐式灌溉以及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盆花生产周期可精确至天,单位产能较传统种植方式大幅提升。
公司工作人员杜巧玲介绍,一盆迷你玫瑰在这里只需培育68天左右,而自然种植则需要3个月以上,种植基地1年可产出300多万盆迷你玫瑰,平均亩产值逾100万元。
不仅有鲜切花、盆栽花,昆明的花卉产业链也正在不断延伸。
由食用玫瑰做成的鲜花饼、玫瑰原汁酒、玫瑰糖等,以及由鲜花提取物做成的各种化妆品,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原本以花卉种植、交易为主业的斗南,也正着力打造花卉特色小镇AAAA级景区。
4月下旬,昆明市蓝花楹陆续进入盛开期。每到蓝花楹盛放时节,位于五华区的教场中路,从空中俯瞰,并不宽敞的街道犹如蓝色飘带,引来无数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教场中路因此也被称之为“蓝花楹大道”,成为昆明近几年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从国外引入昆明的蓝花楹又叫蓝雾树,高大优美,在昆明适应性良好,在昆明教场中路、盘龙江边、翠湖、北京路片区、红锦路、前卫西路等地都能看到它的美丽身影。
蓝花楹“网红街”只是昆明秀美街景的一个代表,圆通街“樱花大道”、龙泉路“梅花大道”、一二一大街“杜鹃花大道”、红塔西路“冬樱花大道”、环滇池一连串的生态湿地公园……每一条街道都因鲜花而别具风情,装点着昆明的春夏秋冬。
2019年6月,昆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昆明市推进“世界春城花都”建设2019年园林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提升道路景观特色,建设多彩缤纷“最美城市道路”“美丽小区”“美丽林带”“环滇花带”。对标世界著名花园城市,坚持“以春打底”“以花为媒”,美化花都城市空间,建设四季飞花“多彩昆明”,彰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特色。
“花是一座城市生活品质的象征,打造精致的城市景观,不仅要有大量的鲜花绿植,还要有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保艳琼介绍,昆明市以“公园城市”的理念,按照“一路一景”的原则,充分运用花、灌、草和乔木,合理搭配花卉和色叶植物,融合周边建筑的花元素,打造景观形象道路,作为“花都”建设的示范路。
保艳琼介绍,昆明市今年将举办至少三项大型花艺赛事活动,提高花卉从业人员以及市民的审美能力。“每一条主要道路的花卉绿植都要有造型设计,通过设计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花文化。”
据统计,1985年,昆明市建成区绿地率仅14.5%,人均公共绿地仅2.73平方米。到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93平方米。
为避免公园内以营利为目的过度开发,占用公共绿地及活动空间,昆明市出台《公园绿地设计规范》,要求公园绿化用地不得少于65%。
持续多年以鲜花绿植对城市形象进行打造,昆明的孜孜努力终于慢慢迎来了“收获季”。走在昆明街头,根据不同街区特点设计的花圃、花带各具特色,而不是以前毫无特色的盆花“大杂烩”。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花卉文化传承发扬
花卉产业壮大拓展
花卉景观愈发精美
“世界春城花都”
正在一步步从蓝图迈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