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镇雄“N+贫困户”奏响产业扶贫最强音

 2016-11-10 16:27  来源:

昭通新闻网讯 (通讯员 成忠绪 吴长彬) “入股众犇养牛有限公司,今年一股就可分红500元。我们村74户贫困户都入了股。”近日,在镇雄县鱼洞乡瓜乌村麻塘村民小组,村民胡永明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用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公司,平时售卖饲草、进场务工,一年可增收1500元,脱贫没问题。

鱼洞乡党委书记陈华介绍,该公司采取“公司+支部+贫困户”模式运营,既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又破解了贫农户发展无资金、无技术的困境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

这是镇雄通过“N+贫困户”方式发展产业,助力贫困群众脱贫的一个实例。

“N+贫困户”,“ N”泛指支部、合作社、基地、企业、公司、专业大户等。

产业发展不起来,群众的钱袋子就鼓不起来。镇雄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持“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思路,以增收为目标,以贫困户为核心,在产业选择、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突出贫困户的主体地位,探索 “N+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奏响了产业发展最强音。

马铃薯是镇雄县的传统种植项目。镇雄县引进云南省农垦集团,按照集团免费提供良种、地膜、技术及实行保价收购,当地群众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的合作模式,开展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及其加工、销售,打造闭合完整农业产业发展链。目前,在芒部镇庙河村建立首批2000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带动了1000余户群众脱贫。

缺资金、缺技术,是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最大的短板。镇雄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准扶贫产业,积极探索“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推动贫困户与企业合作,贫困户以扶贫政策资金或土地入股、提供劳力,企业提供技术、承担风险、保底收购、年底分红,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

“我们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方式,种植中药材。”镇雄益雄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修会介绍说,目前,公司种植基地已流转土地5000亩,吸纳180多人就业,直接带动1300多人脱贫。

“我们合作社去年果桑面积达1500亩,覆盖5个村民组28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66户,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90多户农户每年可增加4万多元的土地流转收入,50人就近就业。”盐源镇温水村果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朝书对合作社带动群众脱贫充满信心,果桑3年可进入丰产期,户均可创收1万元左右。

引进能人,发动大户,带动贫困户,是镇雄县发展脱贫产业的又一举措。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镇雄县充分发挥能人、专业大户在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找准专业大户与精准扶贫的契合点,瞄准专业大户与贫困户互利共赢的利益焊接点,根据贫困户的情况、意愿,本着“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原则,通过“贫困户+专业大户”的发展模式,引导专业大户以种养基地建设为中心,搞好传、帮、带,带动辐射村民共同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培育种养专业大户1000余户,带动近万户贫困户发展土鸡、肉牛、黑山羊、乌金猪、天麻、果蔬、蚕桑、魔芋等种养业。

“N+贫困户”的产业扶贫组合拳,探索了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了产业差异化发展,产业发展走上了专业化、规模化的之路,贫困人口实现合作入股获“红金”、流转土地收“租金”、就近务工挣“薪金”,正成为镇雄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加速器”“稳定器”。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