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4-29 09:52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第25个“世界读书日”已经过去,关于阅读的话题还在继续。昭通市民的阅读习惯如何?喜欢何种阅读载体?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先后到市图书馆、市新华书店进行了走访调查。
阅读载体多样化,纸质书籍遭冷落
走进昭通未来图书城,记者看到几位市民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书籍。24岁的常开寿手拿一本《唐诗选读》,边看边在自己的购买书单上记录。他说,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他几乎都是在手机上阅读,除非有特别喜欢的书才会到书店购买。
张敏是一名初二学生的母亲。她说,因为学校禁止学生带电子产品,所以她经常来书店买纸质书籍给孩子,这些教学辅助类的书籍,买纸质的动笔更方便。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市民中,有7位认为用手机看小说、浏览信息更快捷,且携带方便,信息容量大。部分市民还表示会下载一些听书的APP,因为现在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读纸质书籍,听书却能把走路和坐车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阅读载体更加多样化,电子读物、有声读物逐渐成为市民重要的阅读方式,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带来的阅读体验占据上风,纸质书籍遭遇冷落。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43.5%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10.6%的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而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的比例则不到四成,从2018年的38.4%下降到了2019年的36.7%。
阅读内容差异化,充实心灵殊途同归
“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打开手机看看小说和新闻。”常开寿说,只有在休息时间他才会去阅读,阅读内容偏向于休闲娱乐。
张敏说,女儿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书店钻,读的都是利于增长见识的诗词歌赋、名人传记、中外经典小说等长篇著作,因为有深度的信息才值得花时间去阅读。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习惯在临睡前看《半月谈》《知音》等消遣放松类的杂志,消磨时光的同时还可以排解一天的生活烦恼,帮助睡眠。
据调查,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阅读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无论何种类型的阅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放松外部压力,提升文化修养,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阅读活动丰富化,呼唤“书香”回归社会
随着全民阅读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我市连续5年举办了“书香昭通·全民阅读月”主题活动。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全民阅读主题活动130余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达到7万余人次。
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开设“盲人读书班”,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免费提供电子书籍阅读及下载、赠送网络公开课等活动,提高了全民阅读活动的丰富性、互动性和广泛性。去年以来,市图书馆累计服务读者17万人次,书刊流通外借13万多册次,目前馆藏图书30万多册,电子书籍17.9万册。
“我们书城每年都会举办一些读书日的推广宣传活动,今年还在以往的基础上办了一个英语知识讲座。”未来图书城销售人员保江说,书店经常举办各类阅读活动来提高大众的阅读乐趣,以此来拓宽客户面,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如今,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正不断激起昭通市民的阅读兴趣。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于不断升级的知识和技能的迫切需求,呼唤“书香”回归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