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网评丨事业发展不看痕迹看业绩

 2020-04-28 09:1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痕迹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绩效考核手段,弥补了过去绩效考核相对虚化的问题。然而,将“痕迹管理”推波助澜,势必演变为只看痕迹不看业绩的“痕迹主义”,泛滥成灾,影响事业发展。

我们必须警醒,在一些地方,这种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的“痕迹主义”,正逐渐演变为一种极坏的导向:工作就是拍照,业绩就是痕迹,汇报就是吹嘘,功劳就是材料……没目标,没方向,一切都围着“痕迹”空转打滑;没实干,没实效,一切都围着“痕迹”收集整理;没进展,没突破,一切都围着“痕迹”空喊大叫;没创新,没担当,一切都围着“痕迹”敷衍了事……甚至一些人,围着“痕迹”做痕迹,笔下生花,弄虚作假。这种留“痕”不留“心”的“痕迹主义”不根除,只会助长“不问民声问材料”的形式主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曾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改进督查检查考核办法,必要的记录、台账要看,但主要看工作实绩,不能一味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足见,督查检查考核是指挥棒,刮什么样的“检查风”,就下什么样的“工作雨”。因此,防止“痕迹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还须立足实效,建立科学的“督查检查考核”制度。

治理“痕迹主义”,一是要转变以资料多少衡量工作业绩的错误思想和以查阅资料代替走访问效的检查方式。看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政策落没落实、效果理不理想、群众满不满意。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重视工作实绩。二是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力整治检查多、考评多,“做虚功”“走过场”的不良现象;坚决反对急功近利的虚假政绩观和工作方法,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三是要从制度建设着手,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工作业绩佐证工作成效。四是要坚持以工作业绩为导向,选拔重用干部,让干部在实干中激发斗志,磨砺成长。五是要建立健全综合检查督查机制,完善检查督查报批制度,减少针对单项工作的检查督查;讲求检查督查方式,少些明察多些暗访,少些资料查阅多些走访群众。六是要坚持以上率下,严格执纪问责,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制度的效能;强化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协调意识,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发展导向为核心,不断优化考核机制,真正做到不以痕迹多寡论成败,而以业绩突出论英雄,全力打造勇于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云飞)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秦茂尧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秦茂尧
标签 >> 评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