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红色沃土脱贫致富绽新颜——镇雄县花朗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6-10-22 08:58  来源:

通讯员 成忠绪 吴长彬

花朗,意为视野开阔的坝子。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在花朗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并以这里为活动据点开辟游击区。80年后,脱贫摘帽出列的战斗在这里打响。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花朗这片生机勃发的土地,脱贫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条条硬化的乡村公路、户间小道纵横阡陌,猪牛羊、核桃、天麻、辣椒等一个个富民产业蓬勃兴起,易地搬迁点建设如火如荼加快推进……

穿梭于村寨田野,行走在脱贫攻坚一线,热火朝天的攻坚场面让人振奋,花朗2.3万干部群众只争朝夕,奋力夺取脱贫摘帽出列的荣誉奖章。

“2015年底,我乡还有贫困人口928户3345人,为确保年内如期实现整乡脱贫出列,我们借力打造‘绿色小镇,宜居花朗’,全力抓好‘破基础瓶颈,扶脱贫志气’两大工程,以资金大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大改善,以产业大培育保障群众稳定增收,以干部大帮扶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精气神。”在林正村易地搬迁项目建设现场,花朗乡党委书记吴道国介绍说。

“根深”方能“叶茂”,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基石。作为镇雄今年脱贫出列的乡镇,花朗乡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加大投入全力改善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有力实现了教育、卫生、农村住房安全三保障,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现在公路通了,一年光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成本就可节约1000多块钱。我养猪、养牛卖,加上种植庄稼和打点零工,今年我家人均收入整个4000块不成问题。”花朗乡林正村贫困户赵怀佑细算了交通改善带来的收入账,对今年脱贫充满了自信。

花朗乡贫困群众大多居住在交通闭塞的偏远山村,交通瓶颈是制约其脱贫出列的重要因素。花朗乡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以道路交通建设为引领,全面改善所辖5个村交通、水、电、房、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去年以来,合建油路37.2公里,修建和改造硬化村、组公路近80公里,硬化连户路19.65万平方米,全乡交通“四纵四横”骨干网络基本形成,村组公路、连户路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改造危房1138户,建档立卡安居房63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4户;新建乡中心幼儿园1所,6所村级完小和中学、中心小学全面进行改造;农网改造、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

辣椒红,椒农乐。秋天的文阁村坝头村民组,仍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正忙着收摘地里成熟的辣椒。“今年我家种了3亩多,收入6000块钱不成问题。”村民王开禾说,“采摘后直接卖给协会,一点也不担心卖不出去。”花朗乡因地制宜,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把辣椒培育成为文阁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同时,根据该村柿饼梨历史悠久、肉脆多汁、香甜可口、入口即溶的特点,在坝头村民组发展柿饼梨,助力群众脱贫。目前,该村民组已种植柿饼梨300亩,年产值达600万元。

坝头村民组是花朗乡产业培育“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一个缩影。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花朗乡以脱贫奔小康为目标,本着“因地制宜,群众喜欢,市场前景好,产品差异化”的原则,大力培育核桃、天麻、辣椒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以猪、牛、鸡、羊为主的养殖业,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劳务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特色,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为夯实产业基础,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通过培训农户、建立合作社等方式引导群众发展产业。

文阁村发展辣椒、柿饼梨和养殖业,林正村发展养殖业,花朗、法地村发展天麻产业……在产业培育中,花朗乡积极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并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民四者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目前,全乡建档立卡户种植辣椒500亩、天麻125亩,饲养土鸡4.5万只,养猪354头、牛1206头,成立专业合作社6个。通过产业建设,花朗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

打赢脱贫攻坚战,领导干部要有精气神,贫困群众更要有精气神。花朗乡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从严督查问责,强力整治“慵懒散慢”现象,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形成排除万难促攻坚的格局;以干部结对帮扶、教育引导、智力培训为手段,念好“志”“智”两字诀,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培育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动力,提振脱贫信心和勇气,让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