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水喝 户户喝好水 ——巧家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托起百姓小康梦
读新闻 2020-04-22 09:47 来源:微巧家
巧家县地处云贵低纬高原,金沙江河谷深切割地带,海拔落差大,地形地貌复杂,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9%,水资源受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和县境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开发利用困难,形成了“人在山中坐,水从山下流,江头淌得哗啦啦,山上滴水贵如油”的困局。“十三五”以来,全县投资13.84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8708件。投入11.98亿元,实施以小海子水库、长海水库、洗羊塘水库、小空山水库、大海水库、孔家营水库等为主的骨干水源工程;投入1.86亿元,新建人饮管网731件,人畜饮水窖2295口,有效解决了170869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县乡村人口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金沙江。
小海子水库。
坚持实际需求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调查摸底与科学规划相结合,落实好“三个精准”,做到村村有管网、户户有龙头、人人有水喝。一是精准主体“明责任”。按照“县负总责、镇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县级领导责任、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责任,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二是精准摸排“清家底”。2015年以来,多次开展农村人饮安全达标情况拉网式排查,从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取水方便程度全方位开展认定,做到家底清、底数明,不漏一户一人。三是精准规划“绘蓝图”。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集中供水和分散饮水相结合,以贫困山区和水源不足地区为重点,编制了《“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科学建立项目库,绘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蓝图,确保了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科学性、最优性和可操作性。巧家县白鹤滩镇七里村的村民在建设人饮安全管网。
牢固树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早一天投产,群众就早一天受益的观念,着重从提升饮水覆盖面、保障饮水供水量、提高饮水水质三个方面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全面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指标达标。一是积极协调争取,推进资金难题破解。面对17.08万人安全饮水亟待解决的困境,在财政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下定决心啃下“硬骨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投入,加大地方配套资金投入力度,5年来共筹措资金1.86亿元,为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2019年,全县还需解决6.1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而“十三五”规划仅配套2.58万人饮水安全资金,尚有3.55万人的缺口,县级整合4669.28万元,争取上级配套和援助资金4798万元,动员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220.38万元,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二是因地制宜施策,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针对水源不足的区域,采取修建水窖分散式解决;针对需要修复巩固提升的村组,采取集中建管网的方式,全面覆盖;针对施工难度大的村组,采取集中力量突破的方式,攻坚克难,全力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三是严格执行“四制”,推进工程质量保障。始终把工程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工程招标制、合同施工制”,做到每项工程有法人,有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将责任落实到人;每项工程都征求当地群众意愿后,再由技术人员现场查勘,编制工程设计或实施方案,确保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建设质量标准,并邀请当地群众参与建设全过程,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组织参建各方及乡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共同验收,确保建一件成一件,发挥效益一件。巧家县白鹤滩镇七里村建成后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网饮水水池。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和“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发挥民心工程最大效益。一是严格执行制度管理,破解“如何管”的难题。相继出台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等制度,为镇村提供制度遵循依据;村(社区)细化制定设施维护、水费收缴和财务管理等制度,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二是建立民主管理组织,破解“谁来管”的难题。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由乡镇、村(社区)指导,通过“一事一议”召开村民会议成立“管水组织”,推选出有公心、有威望、负责任的群众代表担任管水组织负责人和管水员,定期对饮水管网进行巡查维护和管理。全县选举成立管水组织731个,管水员1026名,覆盖率达100%。三是抓好监督和动态监测,破解“管得好”的难题。由村民代表大会议定收费标准,一户一表,以表计费,一月一收,收缴水费在村(社区)集体经济账户设置专账管理,用于支付管理人员薪资、修复破损管网、水窖等后期维护,收支账目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卫健、水务等行业部门定期开展水源点、管网水窖水质抽检,持续保障农村饮水质量达标。2019年,集中对全县2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和部分水窖水质进行了检测,检测水样1782份。2019年8月8日,巧家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在检查地窖编号及蓄水情况。
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让广大群众“有水喝”“喝好水”,更让大部分劳动力从找水、拉水、背水中解脱出来,不少群众购置了洗衣机、太阳能,种上了烤烟、蚕桑等经济作物,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秦茂尧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秦茂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