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山乡彝寨换新貌——镇雄县赤水源镇铁厂村党建引领建设美丽彝寨侧记

 2020-04-21 10:02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走进镇雄县赤水源镇铁厂村瓦桥村民小组彝族村寨,干净整洁的道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住房,美丽的乡村景致映入眼帘;雪白的李子花、金灿灿的油菜花,宁静祥和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瓦房彝寨距镇雄县城14公里,现居住72户3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112人。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这里的彝族同胞过着幸福而安逸的生活。

住房老旧无特色,道路坑洼不平坦,晴天灰、雨天泥,一到晚上就比较冷清,这是瓦房彝寨老一辈人的记忆。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镇、村党员干部的引导动员下,老百姓无偿拿出土地,建立了入寨道路、串户路等基础设施,寨子里还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篮球场等娱乐设施。

瓦房彝寨的建设紧扣民族文化特色,按照住房改造融入彝族元素、公共服务突出彝族主题、文体活动展现彝族风采的原则,通过建筑居所、饮食习俗、服饰着装、歌舞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彝族文化特色。

“我们瓦房彝寨变化很大,道路宽广、绿树成荫,安装了健身器材,配备了路灯,我们村就像个大花园。”瓦房村民小组长沙光银说。

“以前日子太苦了,都是人畜混住,现在家家都住上了新房,村里环境也变好了,日子比以前舒服多了。” 73岁的文啟才闲暇时就到活动广场与村民拉家常。明显改善的居住环境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与日俱增。

“以前我家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生活过得很窘迫,现在通过外出务工,一年的收入可达四五万元。”外出务工的村民文毫高兴地说。

在县、镇、村党员干部的动员和组织下,瓦房彝寨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浙江、广东等地务工,每月收入平均有4000多元。同时,在镇党委和铁厂村党总支的组织下,全村种植李子80多亩,李子成熟时游客来观光采摘,每年每户能有近万元收入;村民还参与退耕还林种植方竹,入股专业合作社,老百姓年底能够获得分红收入。

“前几年村里很穷,交通不便,一天忙到晚也没有收入,现在日子好了,大家空闲时都会到活动场所健健身、跳跳舞,日子美美的”……晚饭过后,在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有的群众穿着民族服饰跳彝族传统舞蹈;有的群众聚在一起畅谈现在的美好生活……

生活水平上去了,生活质量也要逐步提高。通过开展党员服务日、主题党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和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民族文化,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营造了村干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村民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村里修起了水泥路,只有大家都注意环境卫生,才能维护好村里的环境,到处都干干净净,自己住在这个地方心情也会很舒畅”……现在彝寨群众自己维护村内环境卫生已成为一种习惯。

“以前村庄环境差得很,也没人管理。农村柴草也是乱堆乱放,垃圾随便扔随便倒。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村民们的卫生意识提高了,跟城里没啥区别”。环境好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一个美丽的特色村。瓦房彝寨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得益于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赤水源镇党委组织委员黄文介绍说。2019年瓦房彝寨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进一步提高了彝寨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通讯员 李德健)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秦茂尧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秦茂尧
标签 >> 镇雄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