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红路安置区:搬迁群众开启幸福生活

 2020-04-19 21:11  来源:昭通新闻网

3月17日,记者来到昭阳区北闸镇的红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该安置区位于昭阳区北闸镇虹路社区,紧邻昭阳工业园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叮咚……叮咚”,一阵门铃响后,一位30来岁的妇女开了门,把我们迎了进去,两个小男孩在看电视。

开门的是搬迁群众李仁伟的妻子陈昌琼,他们是昭阳区田坝乡田坝三组村民,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搬迁至红路易地扶贫安置区I区1栋2单元901,4人户型,有3个卧室1个书房。

记者问陈昌琼搬到这里来还习惯吗?她笑呵呵地回答:“没有什么不习惯的,比原来条件好多了。现在两个儿子都在小区附近的学校读书,几分钟就可以到了。”谈到搬迁后的好处,陈昌琼告诉我们,她家原来是土房子,只有45平方米住房,现在住进了100平方米的大房子;她儿子原来读书,路程比较远,要走两个小时,现在学校就在家门口;搬迁过来的生活很方便,菜市场、医院就在附近,以前,半夜儿子生病,看病很困难。

“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城里的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还是电梯房。我家现在已经脱贫了,今后的好日子我们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知足常乐,陈昌琼非常乐观。

搬迁后,陈昌琼也在临时门面搞起了经营。昭阳区搬迁安置局把临时门面暂时借给搬迁群众,他们可以卖生活用品、蔬菜等。“为了安全,街道两旁不能乱摆摊子,同时,也为了干净卫生和群众生产生活方便,搬迁安置局把80个临时门面借给搬迁户经营。有时,一个门面是三四户人家共同经营。”同源社区的片区长魏施静和同心社区的金德云介绍道。

记者来到从小龙洞回族彝族乡龙汛村一组搬来的陈志玉家,他跟妻子外出打工了,其母杨朝英在家里给他们带孩子。据杨朝英介绍,他们原来居住的龙汛村一组是该乡最偏远的村民小组。大儿子陈志玉有心衰的毛病,小儿子陈志平出车祸后,也丧失了劳动力,小儿媳因此离他而去。由于经济困难,当时家里建不起房子,生活极为困难。现在,她跟大儿子家同住,又跟小儿子陈志平住在同一个小区,非常方便。

“搬迁好!老家稀泥烂路的,夏天灰大,雨天泥多。搬迁,改变了我们的面貌,社区上也经常来帮助我们。特别是搬迁后,小儿子又新娶了妻子,要是没得房子,根本找不到妻子,特别是还带着一个9岁的儿子。”杨朝英感慨地说。

蒋忠云来自昭阳区大山包镇大新村21组,大山包镇是有名的高寒山区,他的老家就在大山包景区的翼装飞行跳台附近,是昭阳区海拔最高的地方。他是2019年12月1日搬进来的,最小的孙子现在在小区的幼儿园读书。他说,孙子们以前读书要走7.5公里路程,不仅远,还冷,尤其是冬天,头发都凌白了。

“搬进来高兴吗?”

“咋个不高兴?老家手机信号都没有。这里暖和多了,老家这几天风大、凌大、雪大。”儿子去大连打工了,常寄钱回来给他们用,蒋忠云的日子过得很开心。

以上这样的故事发生在红路安置区的每家每户。红路安置区建设安置房76栋5368套,已安置来自13个乡镇的50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1686人搬迁入住。为方便搬迁群众生活,该安置区同步配套建设小学1所、幼儿园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个、群众互助服务场所4个、警务室1个、农贸市场约1万平方米、沿街商铺5.5万平方米、5条市政道路5.12公里。为实现群众安居乐业,该安置区还配套建设扶贫车间21.7万平方米。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恩亮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孙瑜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孙瑜
标签 >> 扶贫搬迁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