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9-19 17:43通讯员 郎桃
9月18日中午,天气晴朗,秋风习习,气候宜人。在镇雄县果珠中心小学的学生亲情室里,10岁的汪艳同学拿起桌上的移动电话,拨通了远在浙江义乌打工的母亲的电话。电话里传来了母亲温暖的声音:“是汪艳吗?妈妈还在上班。”
“是我,妈妈,我和姐姐想你!做梦也想你!”
“妈妈也想你们!”
……
“妈妈,我没哭,就是想你了!”
爱的浪潮流进心田,泪水已充盈了小汪艳的眼眶。
汪艳告诉笔者,她和在果珠中学上学的姐姐住在外婆家。生活全靠60多岁的外婆照顾,爸爸妈妈两年才回来一次。
据了解,果珠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有学生21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515人。为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缺位、管理脱节等问题,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管理力度,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的开学初,要求各班主任对班上留守儿童再进一步精准摸底,为每一位留守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兴趣爱好、优缺点、生活经济状况、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地及工作状况,托管人姓名等情况,为学校关爱教育留守学生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该校自2014年9月起,在原有校讯通平台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主动与中国移动镇雄分公司联系,在学校学生亲情室里安装了7台亲情移动电话,随时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联系。同时,开通“亲情热线”,希望家长每周和孩子电话交流一次,让子女感觉到父母虽身在他乡,却心系自己。
“为让留守儿童‘心有所依、话有人诉、难有人帮’,我们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立了‘学生心理疏导室’,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惑,解开心灵的‘疙瘩’,消除不良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该校负责人说。“ 并要求教师利用班会耐心引导、利用电子白板选择性地播放一些农民工在外务工的生活片段,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父母的不易,感受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苦衷,从而学会独立生活,做一个阳光健康、向上尚善的好孩子、好学生。”
在亲情室靠窗台的那部电话机旁,刚与母亲打完电话的陈静同学兴奋地对笔者说:“自从学校有了亲情电话,只要一想爸爸妈妈,就跟他们通话,太方便了。每通话一次,我总感觉心里暖暖的,很舒畅。刚才,跟妈妈通话时,她告诉我,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今年春节她从深圳回来看我。”也许是因为特殊的经历,年仅11岁的陈静显得比较早熟,说完,两只眼睛笑眯眯的,充满了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