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4-12 16:40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增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
“富口袋”和 “富脑袋”,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一种辩证递进的关系,它形象地反映了群众追求富裕的内在要求。“富口袋”,就是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过上幸福甜蜜的日子;“富脑袋”,则是让老百姓的思维变得灵活,越来越有智慧。“富口袋”,只是物质条件的暂时改善,不排除有致贫返贫的可能;而“富脑袋”则可以提升劳动者的素质,甚至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有句话讲,“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这其中的“算计”不是损人利己的小计谋,而是追求“诗和远方”的“大智慧”。
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有人总是把扶贫片面理解为给钱给物,只要贫困群众眼前的生活状况能够改善,似乎就达到了目的。殊不知,这样的“输血式”扶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钱和物总有用完的时候,扶贫不去扶智、扶志,不去建立造血机制,即使能够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困难也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并不靠谱。只有正确处理好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抓住“富脑袋”这个内因,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脱贫致富的能力水平,才能确保稳定脱贫、实现长远发展。
而要做好“富脑袋”的事情,就需要我们从树立群众的信心上,从文化教育的投入上,全力推动创新富民。不但要为贫困群众传授脱贫致富的新技能,更要从头脑上去改变他们,让他们懂得用新思维、新智慧去解决新问题,从传统的贫困农民变为现代产业工人,从而获得更好的民生福祉。我们都知道,江苏的华西村很富裕,但鲜有人知道,这个村除了发展经济,更多的是让村民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据了解,村民们每年都会轮流去全国和世界各地考察学习,开拓眼界,见识“天外有天”。而仅此一项,华西每年投入的资金都上千万元。一句话,脑袋“富”了,口袋富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做“智叟”不做“愚公”。抓好“富脑袋”的事情,除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教育。对于昭通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我们不可能和“天下第一村”的华西去比,但是我们必须抓住教育扶贫这个“牛鼻子”,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要知道,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能够读书上大学,就足可以改变这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因此,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贫困家庭孩子的身上,进一步做好劝返处置、控辍保学工作,同时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让孩子们都能够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如此,父辈们贫困的生活场景才不会在下一代人身上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