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巧家:兴业强农 绘就发展蓝图

 2020-04-03 09:28  来源:昭通新闻网

阳春三月,巧家县处处鸟语花香,充满生机与活力。高原旷野上,一排排生猪、肉牛、家禽饲舍“破土而出”;平坝田地间,一个个水果蔬菜大棚星罗棋布;千丘百壑里,一树树花椒核桃提质增效;两江大峡谷,万亩甘蔗催生小碗红糖“甜蜜事业”;药山山麓,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140座村级光伏发电站、7164 户户用光伏“借光”脱贫。巧家县借脱贫攻坚东风,兴业强农,筑梦小康。

2015年以来,为了彻底改写农业产业“小弱散”的历史,在全省打好“三张牌”和市委“三个全覆盖”及 “三个有”产业发展思路指引下,巧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邀请相关专家对产业发展“问诊把脉”,编制了《巧家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巧家县果蔬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马铃薯、生猪、肉牛、林产业、果蔬、热区特色经济作物6大主导产业,绘就了农业产业发展蓝图,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0.3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9个。

为了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巧家县突出内培外引,强化科技支撑,抓好风险防控,助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培育了县内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巧家教投公司、长江丝绸有限公司,巩固提升了2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广东温氏集团(世界五百强企业)、广东百康肉业等17家知名企业,推动“8 个万”(万亩优质草莓基地、万亩蔬菜基地、万亩马铃薯基地、万亩林下仿野生食用菌基地、万亩甘蔗基地、万亩蚕桑基地、万头生猪养殖小区、万羽蛋鸡养殖场)及“9 个千”(千亩种薯扩繁基地、千亩种苗繁育中心、千亩软籽石榴基地、千亩火龙果基地、千亩荷兰豆基地、千亩花椒新品种引试基地、千箱中华蜜蜂养殖基地、千头肉牛养殖场、千头黄毛乌金猪养殖场)产业示范项目发展,实现强强联合。

巧家县还加大与高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专家合作,建立徐永艳、张跃彬等专家工作站,实施科研项目 11项,开展技术培训2.8万人次。在科技创新的强力推动下,老店镇尹武村、东坪镇道角村等地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初见雏形,林下仿野生食用菌和中草药种植、核桃乳加工、冷链物流等快速发展,15 种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巧家小碗红糖获批地理性商标,夏季草莓获有机食品认证。

巧家县还被列入全国471个 “ 光 伏 扶 贫 工 程 重 点 实 施 县 ”之 一。县委、政府因地制宜,努力探索了一条在贫困户不出钱不出力的情况下,依托自然资源创收的具有巧家特色的光伏扶贫产业发展道路,群众从“靠天吃饭”转变为“靠光增收”,先后引进了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分布式户用光伏扶贫项目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目前,投资约3.6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验收,根据测算,安装用光伏的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发电收益可达3000—3500元。

“现在的政策真好,我们不出一分钱,坐在家里就有收入。”白鹤滩镇中村村群众何启聪说。

发展成果让广大群众共享是产业发展的初心和归宿。巧家县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健全以“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固定资产托管产生收益、资金入股固定分红收益、基地建设按股分红收益和土地入股、就地务工获取收益等多种方式并存、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县产业扶贫项目全部与集体经济组织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双挂联。179个贫困村都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上,在产业基地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年务工收入1万元以上,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获得的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公益性岗位和进行积分制管理,对贫困户进行奖励性补助等形式,进行二次分配,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巍巍大药山,山环水绕,万物萌动,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高峡出平湖,移民后扶,乡村振兴,巧家县未来发展可期。

(通讯员 谭昌国)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巧家 脱贫攻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