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8-14 22:06昭通新闻呢我讯(通讯员 余秋霞)文博会期间,历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图片展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8月12日,在展出的展板上,镇雄县尖山乡、花山乡大火地村刺绣图文并茂,吸引了不少客商驻足观看。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评选活动于8月13日举行。“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3年,对少数民族刺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提升了云南民族刺绣的知名度,传承和保护了民族文化,也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示范作用,发展民族刺绣产业的氛围浓厚。民族民间刺绣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妇女打造了一个改变生活的平台,帮助群众就地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使民族刺绣真正成为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惠民产业。
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笔者在历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图片展现场看到,2014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评选,镇雄县尖山乡榜上有名。2015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评选,镇雄县花山乡大火地村名列其中。尖山乡、花山乡大火地村刺绣名村入选图片展属首次。
尖山刺绣图片展出现场
据了解,大火地村的彝族服饰颜色以蓝色为主,刺绣主要以素净为主,多用“小图案构成大花边”。按照当地的传统,每逢过年时节,彝族姑娘都要穿上绣有精致图案的花衣服参加民族盛会。农闲时节,在村里的田间地头会有妇女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绣花、做衣服。在当地,刺绣是检验一个姑娘是否贤惠的标准之一,很多彝族姑娘十二三岁时便开始学习绣花。为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今年的火把节,花山乡政府把彝族的传统民族刺绣服饰收集在一起集中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观看。
同时,积极引入精巧的刺绣技艺,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截至目前,全乡共组织苏绣培训6期,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目前,花山乡大火地村从事民族刺绣产业发展的人数达500余人,每年可为当地彝族女子增加50万余元收入。
花山乡大火地村刺绣图片展出现场
尖山刺绣则偏重于欣赏性,绣好后的作品装帧上玻璃框,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件完美的工艺品。每幅作品均由绣娘一针一线绣制而成。从最初的选底画、简单勾勒到最后绣制完成,一幅一米多长的作品,绣娘至少要花几个月。
刺绣内容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写实是尖山刺绣最大的特点,淡雅的色彩使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较为接近,每幅作品看起来都栩栩如生。达到这种效果,绣娘的技艺需娴熟,以及她们对蚕丝线和针法的运用。当地刺绣的针法分为两大类,乱针和平针,画面形成3D效果,关键在于多种针法的组合运用。乱针绣针法长短不一、方向不同且相互交叉,并运用分层、加色的手法,使作品的立体感更强。绣制时,旁人感觉是凌乱、杂乱无章的,但绣好后,它形乱神不乱。细腻的针脚,使尖山刺绣强烈的表现力呼之欲出。2011年,尖山刺绣产业协会正式成立,打造“尖山刺绣”品牌。2013年,尖山刺绣的商标也正式得到批准。目前,掌握尖山刺绣的绣娘已从最初的几人增至几百人,订单日渐从周边城市延伸到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