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创作
2020-03-26 14:39陈剑宁 昭通市委党校退休教师,中文副教授,云南省老科协教授,中国写作协会会员,云南写作学会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今年五月中旬初夏的一天,清晨天晴得非常好,万里无云、碧空如洗,不时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使人享有夏季难得的清凉。家中儿女叫我们老俩个跟他们一起去昭通市昭阳区小龙洞乡宁边村的大山里采摘木耳花。退休了,时间基本上可以自己支配,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去昭通大山里玩是第一次也是第一位,采木耳花是其次。10时左右,全家老小10多人便乘车向那大山丛中进发了。
宁边村,一个比较偏僻、贫穷、艰苦的山村,因为地势高、气候环境差,基本农作物是马铃薯。多年前,朱镕基任国务院副总理时,曾到过那里看望贫苦的农民。记得报纸上曾报道过,朱镕基副总理冒着风雨去到当地贫穷的农民家中,手握着当地贫穷村民的手,注视着村民,听村民说,在那里一年四季只有马铃薯吃,只有茅草屋住的穷困生活。他心里非常难过,眼里装满了泪水,沉重地说道,党和国家对不住你们。后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宁边村扶贫的投入,宁边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的车子驶过小龙洞乡,开进宁边村停下车一看,确实没有了往昔那样的稀泥烂路、茅草屋、牛屎和马糞遍地的景象了。而换成了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房屋,卫生所、小学、超市、集市都座落在朱镕基副总理当年走过的路旁。那条路当年是一条没有名字的烂泥路,如今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大道,人们为了纪念朱镕基副总理来宁边村,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故起名为“镕泽路”。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老百姓永远记着他。这是老百姓的心里话,“镕泽路”两边,商店林立,饭店一家接一家,饱经风霜、身体强壮的山民走过这里,脸上流露着欣喜的神色,整个村子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距昭通市海拔4000多米高的山峰凉风台不远了,村民们告诉我们,“凉风台山的南面就是木耳花盛开的地方。宁边村地势高,气候差,虽然农作物主产马铃薯,但盛产木耳花”!我们一听非常高兴,立即驱车驶过宁边村几里路远的便道直进深山里,远远地就看见一座一座连绵起伏的青山里,盛开着一片一片红白相间的木耳花。白色的木耳花,如同白云飘逸在山坡,粉红色的木耳花如同粉红的绸缎覆盖在木耳花丛上,红白相间美丽极了。我们急忙下车,向那鲜花丛中攀爬而去,一会儿就如同游览在无边的花海之中。那一丛丛、一朵朵木耳花,迎着阳光傲然怒放。雪白但不肥腴,粉红却不妖娆,开得正是好时候,迎风吐艳,清香四溢。越是迎风当阳处,木耳花开得越浪漫。因为海拔高,常年有风霜,木耳花树长得十分茁壮坚强,没有人为的浇灌,吸收的都是大自然的精气,长得丰茂极了。土质厚的地方,如当阳的山坡和山垄里的木耳树,长得高过人头,人手腕样粗壮的枝干撑住一蓬蓬开得繁茂的木耳花。我们沿着花径下到东南方向的山垄底的木耳花丛中,就如同潜沉到了用鲜花绿叶铺就的花海丛林之中,真是别有一番意味。被如此美丽丰盛的木耳花陶醉得忘了一路的疲劳,只顾欣赏,而忘记了采摘,更不需要寻找。一路走去,眼前、身边、耳边、头上、脚下都是盛开的木耳花,任随采摘。一会儿,随身带去的那些编织袋、布袋、塑料袋都装满了木耳花,令我们高兴不已,一个个大包小包的拿得气喘吁吁。
下午四时左右,当我们爬到山顶时,只见一片雾气铺天盖地从凉风台北侧山谷中飞涌出来。我们一行10多人就相互看不到了,也看不到木耳花了。一会儿,完全被笼罩在雾海之中。我们慌张得一个个高声喊,害怕丢失了跟随我们成人前来采花玩乐的几个孩子。我们喊一声,人们相互回应一声。待大家聚拢在一起时,人人头发都湿了,头发尖上挂满了小小的水珠。大家仍旧玩兴不减,又返身穿行在云雾之中,去采摘木耳花。看不见花了,有时撞到木耳花树、花枝都不知道。当我们用手轻轻靠拢木耳花树,只见雪白、粉红的木耳花瓣上挂满了亮晶晶的水珠,如梨花带雨一般美丽极了。那种景致,那种形象,只有在雄伟的高山,风云变幻的大山气候中,耐寒耐干的木耳花才孕育得出、开放得出。尽管气温骤然下降了10多度,风里雾里透着阵阵寒意,大家还是多想再玩一会儿,不愿离开。但儿女们担心我们老人体质弱,抵抗不了瞬间骤然变化的气温,就催促着大家乘车摸索着下山了。
当我们的车好不容易摸着开到昭通坝子时,才不见了跟随我们飞腾迷漫的云雾。我们回过头来远望,只见漫漫云雾,已完全笼罩了小龙洞乡宁边村那片莽莽山峦,那满山遍野盛开的木耳花。
木耳花,据人们讲属杜鹃花科,但笔者无力证实,它清凉泻火,放少许韭菜和干辣子炒在一起吃,是昭通老百姓喜爱吃的一种山珍野菜。每到每年5月中旬和6月底,昭通街上菜市场里就可看见人们挑来一担担,驮来一袋袋清香四溢、粉白相间的木耳花出售。因为是从大山里野生树上采来的,卖的多,卖价也不贵。尽管便宜,我等也少去购买。对于生长在乌蒙山下,木耳花的故土的高原人来说,自己亲自去采摘,既赏心悦目、又有口福,实在是一种有趣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