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3-18 15:51△昭通作家沈洋
中篇小说《易地记》创作于2019年,全文共2万余字,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为大背景,记录了昭通大山里15户村民在易地扶贫搬迁进程中的真实状态,塑造了一批以“赵姑妈”为代表的乡镇基层干部形象,以及“李有光”为代表的易迁群众形象,反映了中国农民在时代大潮中背井离乡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2019年,《易地记》先后刊登于《边疆文学》第10期、《小说选刊》第12期。有人评价其“以润物细无声式的点滴叙述,直抵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精神之核”。
△《易地记》获得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文学类征文一等奖
昭通市总人口625万,贫困群众184万,36.24万人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为了改善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的生活,全市新建了23个集中安置区,通过“进城、入镇、上高楼”的方式,“挪穷窝、断穷根”,让贫困群众彻底搬出大山。2018年至2019年期间,昭通市已实现30余万人的搬迁安置。
△《易地记》刊登于《边疆文学》2019年第10期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裂变?易迁群众的思维转轨、习惯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彻底变化,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这些一直是沈洋关注的内容。沈洋在长期走村串户、与群众深度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一批典型的干部、群众形象,成了小说中的“赵姑妈”“李有光”等人物原型。
△《易地记》刊登于《小说选刊》第12期
沈洋表示,昭通市位于乌蒙山深度贫困片区,昭通市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的最大搬迁“移民潮”,可谓中国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定然是有故事的,是有小说性和戏剧性的。他说:“在小说中,我尽量避开宏大场面,注重叙事的坚实与质地,小处开口,细处着墨,试图聚焦一个15户人家居住的小村庄,把笔触伸进每一个平凡干部和群众的内心,去真实探源,客观记录,试图在小说中凝聚人们的悲喜,留下时代的点滴印迹。”
来源: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全媒体记者 曾永会/文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