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3-18 11:06脱贫攻坚最初有一项指标,村级集体经济要实现“零”的突破,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得低于2万元。数字虽小,却成了昭通各县(市、区)很挠头的一个大难题。各地都在进行探索,记者曾到过彝良、镇雄、威信、鲁甸、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等县采访过村级集体经济,有的地方每个村(社区)成立一个集体公司,县财政一次性拨款30万元、20万元给每个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同时找一个大企业,把资金入股到企业,然后按6%至8%固定分红给村集体公司(本质上是获取利息),每个村集体公司每年能分到2万元至3万元;有的是以专业合作社代替村集体公司;有的给村集体公司一笔钱在城里买商铺,出租商铺获取租金。各种形式都跳不出“未破题”的窘境,真正意义的村级集体经济始终没能搞起来。盐津县是个例外,他们没有给村集体公司直接补助资金,却让真正意义的村级集体经济初露锋芒。盐津县是怎样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多次深入盐津县进行采访、调研。
按照村级集体经济的定义,通过清产核资,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作为村级集体公司的股本金,并按照现有人口平均分配到全体村民头上,以户持股——
探索路径:从村级集体经济定义入手破题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村级集体经济是集体经济的一种,是生产资料归村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昭通不少县(市、区)想了很多办法,效果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定义没有理解准确,把股份制的私营经济误当成了村级集体经济。
盐津县也像其他县(市、区)那样,想过每个村注册成立一个集体公司,县财政拨点款作为发展资金,为了保险起见,把它入股到大公司或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固定分红(获取利息)。这种方法确实能够解决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验收指标的问题,但由村干部集资入股成立的公司,不是真正意义的村级集体公司,充其量属于一个股份公司,其本质属性依然还是私有制公司,即使发展起来了,与全体村民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可能用于全体村民。国家要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本意是壮大村级组织的实力,让村级组织有能力为村民办实事和发展公益事业。动员全体村民入股成立一个属于全体村民的集体公司,也不现实。首先,不是所有的村民都有钱入股;其次,即便所有村民都有钱,也不一定全都愿意入股……那么,盐津县是怎样破解这个难题的?按照村级集体经济的定义,通过清产核资,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作为村级集体公司的股本金,并按照现有人口平均分配到全体村民头上,以户持股,这样所成立的集体公司就是真正意义的村级集体公司了。
盐津县94个村(社区)全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实行“一改三化五统一”,组建真正意义的村级集体公司——
盐津乌骨鸡养殖。
顶层设计:“一改”“三化”“五统一”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盐津的具体实际,盐津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县委精心进行顶层设计,全县94个村(社区)全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实行“一改三化五统一”,组建真正意义的村级集体公司。
“一改”,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的股份权能。其工作重点,一是清产核资,明晰归属;二是还权赋能,规范流转;三是统筹兼顾,确认身份。
全县94个村(社区)均开展清产核资,全县共清理出集体资产31亿元(这当中包括农村公路、入户道路、水池水窖、硬化田坎、公共文化场所、废弃学校、基础设施、土地、矿产、林木等)。农村集体资产,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以落雁乡龙塘村为例,一个仅有4519人的中等村,经过核实评估,全村集体总资产达4246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96万元,非经营性资产2918万元,资源性资产332万元。“三化”,即实施公司化运营、推进股份化改造、坚持多元化发展,坚持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确保农民权利不受损,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五统一”,即统一注册、统一架构、统一章程、统一挂牌、统一培训,实行规范布局,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
注册村集体公司、制定章程、培训人员等一揽子工程,如果交给个村(社区)去做,脱贫攻坚的工作本来就很繁忙,他们哪有精力去做呢?而且绝大多数村干部还不知道怎么去做,如果把任务强压给他们,十之八九就会流于形式。为使“集体经济强村工程”落到实处,盐津县便实行了“五统一”,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清产核资,盐津县94个村(社区)集体公司都拥有一笔丰厚的集体资产,所有村民也都在村集体公司持有一定的股份——
落雁状元米。
利益联结:“三变”促“四有”增“四效”
“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清产核资,盐津县各村(社区)通过评估,把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将股份划分为集体股、社员股、扶贫股,比例参照“3:2:1”执行,具体划分方式和比例由村(社区)集体公司成员共同讨论决定。对农户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根据公司发展需求,与农户协商,以亩折价,持证入股到村集体公司,按股分红、共担风险。集体股分红归公司所有,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社员股分红归社员所有,经村集体公司成员同意,也可有偿将社员股分红投入公司扩大再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股用于设立村(社区)扶贫公益金,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拟订分配方案,支持帮助贫困户发展。
如龙塘村,经营性资产996万元,共有4519人,“每位股民所持股金=公司折股总资产÷总股民数”,即“9960000÷4519=2204元”。这样,龙塘村所有的村民就全部变成了股民,每位股民持股2204元。
其余93个村(社区)的做法与龙塘村大同小异。通过清产核资,盐津县94个村(社区)集体公司都拥有一笔丰厚的集体资产,所有村民也都在村集体公司持有一定的股份。这样一来,盐津的所有村集体公司就是真正意义的公有制集体公司了,整体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四有”,就是通过“三变”,实现人人有就业、户户有股份、村村有产业、乡乡有支柱。全县认定股民8.5万户,35.9万人。
“四效”,即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社效益。所谓政治效益,就是要通过农村股份制改革,让村集体有一定的股份,有一定的收益,有钱给群众办实事,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有钱对村干部进行绩效考核,提高学习积极性、工作积极性、创新驱动积极性。
因为有了真正意义的村级集体公司,涉农资金就可以大张旗鼓地扶持村级集体公司——
牛寨茶叶产业。
政策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上有政策支持,下有能人推动,中间有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作纽带,盐津县各村(社区)集体公司迅速盘活资源。
村级集体公司都干些什么呢?盐津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农村最大的资源一是土地,二是劳动力。各村(社区)在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依托土地和劳力两大资源,把村级集体公司的发展方向牢牢定位在农业产业和劳务经济上。在盐津县10个乡(镇)半数以上的村(社区)采访,记者深深感受到,盐津农业产业开发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村村有产业,处处是工地。项目落地之迅速,让人叹为观止!
因为有了真正意义的村级集体公司,涉农资金就可以大张旗鼓地扶持村级集体公司,如2019年,盐津县扶持村级集体公司项目达67个,扶持资金达1.5亿元,大部分是农业产业项目,少部分是劳务项目。盐津县用涉农资金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目前主要是投向基础设施(如圈舍、产业路、大棚、乡村道、产业道等),大项目由乡(镇)统筹实施,形成集体资产交给村集体公司运营,乡村道、产业道年底登记到村集体公司。
一年半以前记者来到牛寨乡万和村,这里平坦的土地还是玉米地,一年半年以后再到万和村,这里已打造出一个300亩的猕猴桃示范园和3000亩的猕猴桃基地,合作模式是“村集体公司+龙头公司(邦兴公司)+农户”,村集体公司负责管理,农业龙头公司负责技术、种苗、投资及销售,农户出土地和劳动力;利益联结机制是“1:3:6”,即村集体公司占股10%、龙头公司占股30%、农户占股60%。邦兴公司以当年市场价回收,市场价低于邦兴公司保护价时,按邦兴公司保护价4元/公斤回收。邦兴公司还与牛寨乡各村集体公司及农户合作种植柿子,合作模式不变,利益联结机制为“3:7:90”,即村集体公司占股3%,邦兴公司占股7%,农户占股90%。邦兴公司以当年市场价回收,市场价低于公司保护价时按公司保护价1.6元/公斤回收。利益联结机制的撬动,使牛寨乡的猕猴桃、柿子等水果产业,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发展到15000多亩。
牛寨乡新华村集体公司发挥“桢楠之乡”的优势,搞桢楠苗圃、承揽工程等。
盐井镇桃子村集体公司与龙头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00亩打造油牡丹种植示范园,带动166户村民种植油牡丹579.7亩。
落雁乡落雁村集体公司与“凤还巢”老板合作打造万亩农业主题公园,设计面积9000多亩,园中园示范园1200亩,老板流转土地800亩,村集体公司流转土地400亩,目前园中园已初具规模,陆续开放接待游客。
落雁乡龙塘村集体公司流转土地用传统方式种植“状元米”,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种出的大米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5元上升至每公斤30元。2019年种植“状元米”5000亩,毛收入126万元,纯利润51万元。落雁乡党委书记杨华说,龙塘村刚刚起步,纯利润虽然不高,但他们的起点很低,政府没有补助一分钱,是靠15万元红色贷款干起来的,发展势头很好。
豆沙镇石门村集体公司,与贵州建工合作建1500亩紫薇苗圃基地,合作模式为“苗木托养”,贵州建工提供树苗,当年每亩付2000元种植人工费,以后每年每亩付5000元管护费(2年为限),两年后贵州建工取走苗木;村集体公司负责管理,农户出土地和劳力,2000元种植劳务费归农户,10000元管护费,村集体公司占股20%,农户占股80%。
牛寨乡牛塘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他们大胆推行农村土地改革,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把90%以上的土地都整合到了村集体公司,今后不论实施什么项目,都不再为协调土地而为难。牛塘村去年集体公司收入1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不仅为盐津探索出了整合土地资源的经验,还有可能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农村新一轮土地改革的风向标。
县强村办主任管磊告诉记者,盐津县的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是发展农业产业,少量发展劳务经济,农业产业见效慢一些,但比较符合盐津县的具体实际,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据2019年11月统计,全县94个村(社区)中有93个村(社区)集体公司已经有收益,2万元以上的6个,2万元至5万元的48个,5万元至10万元的32个,10万元以上的8个,收入最高的51万元。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