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3-10 10:07市气象局党总支书记 张以刚 谈示范
市气象局党总支书记 张以刚
“全国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云南省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行业”“昭通市直机关党建考核优秀单位”……记者走进昭通市气象局荣誉陈列室,看到四面的墙壁上被各种奖牌和荣誉证书挂得满满的。
近年来,昭通市气象局机关党支部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划分和压实党支部各党小组工作职责,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服务人民,形成了党建和中心工作互助并进的良好局面。
作风建设打造“乌蒙气象铁军”
2019年春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市气候出现异常,降水量严重偏少,尤其是在5月上中旬,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90%以上,出现严重干旱,巧家县尤为突出。
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市气象局周密部署,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全体党员率先垂范,经过数十次天气会商,从5月26日凌晨1时的第一颗人工增雨火箭弹冲上云霄开始,拉开了全市人工增雨抗旱的大幕。
经过20余天的鏖战和彻夜坚守,全市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90次,影响区域达7600多平方公里,增加降雨量857万余吨,有力缓解了全市旱情。
这仅仅是昭通市气象局落实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职责的一个实例。
多年来,昭通市气象局充分发挥局党组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气象信息防灾减灾服务。2019年,全市共制作气象服务信息1684期(次),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1289期(次),受众覆盖171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了气象信息“消息树”和“发令枪”的作用。2019年,在昭通“4·27”强对流、盐津县柿子镇“7·22”大暴雨、绥江县“8·06”强降水等12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全局通过上下联动、提前预报、及时预警、紧急叫应、周密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每当逢年过节,春运、中高考等特殊时间节点,或是遭遇暴雨、冰雹等极端恶劣天气时,市气象局全体党员干部日夜坚守、严密监测,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在山间、在田野、在工地都活跃着气象人的身影,他们牢记党员身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气象人的初心和使命。
“智慧气象”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9月29日21时至30日3时,盐津县境内突发单点性强降雨,中和镇艾田村降雨量达212.9毫米,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针对此次突发单点性强降雨,省、市、县气象局紧急会商9次,发布预警信息8510条次,预警时效提前了2小时以上,开展电话“靶向”服务37次,发布手机短信提醒38081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0余人。
同样,在此次灾情中,昭通市、盐津县两级气象部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反应迅速,及时预报信息,发出预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市气象局党员干部时刻把群众的需要和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为了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预报,经过历代气象人的努力,全市共建起国家级地面天气站11个,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站点184个,“711”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各1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点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点218个……实现了对气象灾害“天、地、空”三位一体监测。
另外,该局还组建起市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组建起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多渠道解决了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标准化人工增雨防雹固定作业点64个,产生的防灾减灾直接效益达3—5亿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为了搞好扶贫工作,市气象局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两个书记”的作用,在政策宣传、党建共建、调研走访等方面形成合力,到田间地头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各个党小组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的力量,开展农业气象观测,建立烤烟气象生态监测站点11个,建立苹果、葡萄、花椒、天麻等特色作物生态监测站点6个,助力农产品提质增效。
全局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开展专题气象服务580期,将贫困乡(镇)、村(社区)防灾减灾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员、种植大户等5000余人纳入“直通式”气象服务范围,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减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
市气象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为彝良县花桥村打造了100亩连片花椒种植示范点,充分发挥了气象科技在脱贫摘帽中“趋利避害、减灾增收”作用。
“太阳般热情地工作,细雨般无声地服务”,这是对气象工作的真实写照。市气象局机关党支部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为建设美丽昭通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气象保障。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