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3-05 19:00也许,没有人的青春可以永恒,但有种精神可以永生;也许,没有人能够成为明媚的春天,但却有人能够化作一束阳光,释放一份热量,温暖一方水土。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忘却了年龄,不分职业,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念,毅然奔向威信县抗“疫”战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威信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
威信战“疫”打响以来,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牵头,县文明办、团县委、县妇联、县总工会联合招募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无论是在高铁站还是在各个执勤卡点,抑或是在实施管控的街头,都能看到身穿红马甲、佩戴袖章、“小红帽”的志愿者们,他们积极发扬志愿奉献精神,在防控卡点登记人员信息,在高铁站为乘客发放物资、提供咨询、引导有序进站,在大街小巷宣传防控知识,对路上行人进行文明劝导,以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助力,以一抹鲜亮的“志愿红”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上阵排头兵: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黎明前的晨风中还透着刺骨的寒冷,昏黄灯光映照下的威信高铁站却早已人声鼎沸。
“15、16号车厢还没有发放物资,请大家再快一点!”
“还有一个乡镇的人员在停车场集合点名,你们哪个人下去催一下,让他们赶紧到站前广场来!”
……
循声望去,一群“小红帽”把流水线生产车间搬到了站前步道:拆箱—方便面—水—面包—务工防疫手册,再将装好的方便袋传递给负责发放的同伴,由他们把这些物资一一发到即将踏上旅途的务工人员手中,有条不紊的操作,俨然一批训练有素的“熟练工”。而站前广场上,一列列队伍排得整整齐齐,志愿者们正配合工作人员引导大家扫码登记,一再叮嘱注意事项,分组引导务工人流有序进站——这是2月23日,威信高铁专列运送复工民工的场景。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陶永朝向连续奋战了数天的威信县抗击新冠肺炎志愿服务队发出号召,号召志愿者们务必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饱满的激情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力配合人社、乡镇等单位搞好外出务工群众的护送工作!
“一想到这些老人和孩子们需要帮助,我们就来了!”黄云芳说这话的时候正在帮助一位抱着孩子的老婆婆提行李。作为蓝天幼儿园的园长,为了更好地响应号召,她把本园家住县城的老师们都组织起来,充实志愿服务队伍。由于每天出发时间较早,看着坐在车上还有些许睡意的志愿者们,黄园长便站起来吆喝大家唱歌提精神,接送志愿者的公交车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天空很黑,道路很静,但是大家的热情似火,来自蓝天幼儿园年青的志愿者们用青春、活力、乐观感染了每一个人的心。
“8号车厢的朋友请往这边走,排成一列,不要拥挤。”“拿好你们的爱心大礼包,路上饿了可充饥哦。”县妇联常务副主席吴兰左手持一个小喇叭,右手顺势指向进站口方向,引导着乘客井然有序地分流。“组织巾帼志愿者是我们妇联义不容辞的责任”,性格开朗的吴兰用行动践行着自己说过的话。许多路过的父老乡亲走过她身旁,都向她道一声“辛苦了”“麻烦你了”“谢谢”,各式各样的话语表达的都是对妇联志愿者团队无私奉献的认可。
2月24日、25日、26日……,既有复工高铁专列,又有复工客运大巴,一天要输出2000多人,志愿者们每天清晨5点就要起床,迅速收整好投入服务工作,有的连早点也来不及吃,只能在服务过程中见缝插针地啃两口干面包。面对这样的工作强度,五十几岁的文联主席周元珠没有退缩,反而早早地来到乘车集合点,铿锵地鼓励大家:“坚持就是胜利。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十年如一日:爱他人也是爱自己
一善之功不为难,难于不懈付年年。在威信高铁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位头戴小红帽,带着口罩,忙着安排各路志愿者当天工作的志愿者,她叫杨仕琴。当了17年文明办主任的她,当仁不让地成了这支队伍的队长,大家亲切地叫她“带头大姐“。大年初三她带着最初的几名志愿者奔赴乡镇卡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和各种需求,为志愿服务摸了底,回来就把工作张罗起来。因为志愿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事情,所以每天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员都有变动,她除了每天清晨冲到一线,亲力亲为,带头示范外,到了晚上还要联系志愿者们,根据他们的时间进行第二天的分组和排班。一个多月连轴转,大家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她却笑着对大家说:“一忙起来,啥子都忘记了。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回到家倒头就睡,连多年的失眠都好了。”
曾在大凉山支教三年,有着十几年志愿服务经验的黄燕会,在得知县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在招募志愿者后,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并在道路封闭管理的大年初四从长安镇天平村的家中徒步走到县城,投入她的又一次志愿服务。“爱他人也是爱自己,即使这场疫情注定是一场硬仗,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助,我相信,最终胜利将会属于我们!”
大年初二丈夫就奔赴旧城镇参加抗“疫”工作至今未回过家的宗双凤,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那天就打电话告诉丈夫:“现在的坚守是为了不久后的团圆,而最好的团圆就是与你同行!“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聚少离多的夫妻二人过完春节后,就各自回归工作岗位。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岗位,却有着共同的坚守和信仰,将两颗心紧紧相连,成为小家与大家最坚强的护盾。
2月15日,骤降的气温为威信县城带来了纷纷扬扬的雪花,然而晚上七点多的桂花桥卡点并不冷清。一抹穿梭在来往车流里的玫红色显得格外温暖,那是身着玫红色羽绒服的刘朝飞拿着二维码到每辆车的驾驶室旁引导司机扫码通行。这是她继高铁站疏导、街道劝导以来换的第三个志愿服务岗位,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面带笑容,从容应对,闲暇之余还打趣道:“我们巡查组的几位同志都是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谁有卡点的照片请传给我?”
“有没有下雪那天拍的工作照?”
忙完一天的服务工作,大家都腰酸背痛期待一觉好眠。而患有高血压的谢峰却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忙着搜集照片,制作各种疫情防控宣传视频。他说:“这样的历史事件彰显了大爱无疆,我们要把它宣传好,更要传承好这种众志成城的大爱精神。”
英雄出少年:有国才有家
大年初四的扎西街冷冷清清,不时有几个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逆行者”走过,他们动员临街商户或张贴、或通过LED显示屏全天候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宣传标语,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向群众宣传防控知识。这支“红马甲”背后印有八个耀眼的大字: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手持红旗走在最前面的那个瘦高个就是他们的带头人,团县委书记张蕾磊。战“疫”打响以来,团委积极响应号召,组织青年志愿者加入到抗“疫”志愿服务中,他更是率先垂范。每天清晨,1岁多的孩子还在睡梦中,他就已经整装出发,奔赴战场。尽管心中装着对孩子的愧疚,但是看着复工人员踏上征程,他满足地说:“让青春飞扬,不负韶华,就要做有意义的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零零后”大学生周楚岳、宗镇威、桂旖淳、周录严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同班同学,他们不约而同的挺身而出,参加了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集合第一天,尽管“武装”到了脸,但是四位发小还是瞬间认出了彼此,“有国才有家”的观念让四个小伙伴再次走到一起,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并肩作战。应昀晏是一名昆明医科大学的学生,父亲是乡镇上的干部,看到父亲坚守在一线守护家乡,她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她说:“看到许多医护人员、人民警察和县乡干部不顾自身安危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我深受感动,就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易地扶贫搬迁点龙溪小区,数名大学生志愿者不惧凛冬严寒、不分白天黑夜轮流在小区卡点值班值守,认真做好小区网格化管控工作,争当小区“守护者”,守好小区“防疫门”。得知县里面组织“高铁专列”接送群众返岗务工,杨快和晋晓云这对闺蜜相约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当工作人员向她们阐述这次志愿活动的工作强度后,她们依然坚定的回答道:“没问题,相信我,我能行!”
退伍军人杨靖,在部队是优秀的子弟兵,在家是孝顺的好儿子,在志愿服务队里是得力干将,有什么重活累活,他总是抢着上,每次志愿群里面问明天哪些能参加服务时,他总是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是军人,你们随便安排,我都可以”。在家休假的现役军人张刚全得知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立刻报了名,由于未住在县城,无法搭乘服务队的车,张刚全每天天不亮就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达高铁站,尽管如此他却没迟到过一次。负责在进站口协助乘客安检、搬运行李的这些日子,他每天抬行李不少于4000次,手套都不知磨破了多少双,几天下来手都肿了,但是他却从来没叫过苦,他说:“我是军人,我不怕苦,与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相比,这点苦算什么!”。
抗“疫”战场上的鲜活身影太多太多,我们无法一一例举,但却清楚知道,是他们用肩膀扛起了责任,为我们守住了岁月静好。截至3月1日,威信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00余小时,1000余人次,服务务工输出人员20000余人,文明劝导行人6000余人次。
大疫无情,人间有爱。岁月静好的日子里,在人群中分辨不出谁是英雄,可一旦危机来临、宁静不再,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逆行而上,这就是英雄的模样。我们看不清他们的脸,因为他们总是站在我们的前面。他们是父亲、丈夫、儿子,是母亲、妻子、女儿,他们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平凡普通。正是千千万万个善良勇敢的他们与我们守望相助,筑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线,让大家安心地守在初春的清晨,迎接胜利的曙光。
(通讯员 尤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