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3-03 12:05原标题:苹果产业赶赴“塔尖上的10%”之约——昭通市重塑品牌效应提高脱贫质量侧记
一排排、一行行,整齐划一的苹果树似乎将丘陵也拉平整了般,5000亩、10000亩、30000亩……海升集团昭通现代化苹果种植示范基地面积不断增加,至此昭通矮砧密植苹果种植一举突破成为云南最大的矮砧密植苹果种植基地。
面对产业发展日益竞争的环境和脱贫摘帽的重任,昭通市委、市政府就苹果产业作了部署——“把昭通苹果打造成为全国优质苹果产业‘塔尖上的10%’”,昭阳区农投公司与陕西海升公司合资(陕西海升公司占股70%,昭阳区农投公司占股30%)组建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走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信息化的现代苹果发展之路,规划建设现代苹果种植示范基地。
2020年伊始,记者在昭阳区永丰镇遇到了昭通现代化苹果种植示范基地第二、第三片区的经理王宏宇,他每天8时到岗,对生产经理、大田主管等进行生产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安全培训等,监督大田主管调配工作人员,安排当日农事,最近几周的农事都是苹果树冬季修剪。“我的工作就是落实生产计划,指导生产技术、监督生产质量。”王宏宇是辽宁人,2019年初来到昭通。
王开标是昭阳区布嘎回族乡布嘎村13组的村民,在现代化苹果种植示范基地上班1年了。开挖机平整土地、种植苹果树苗、进行日常管护……因为踏实、勤劳,被提拔为片区管理员,负责500亩苹果的种植、管护、采收等工作。“我们每天都在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学习、工作,掌握了种植苹果的一整套技术,现在每个月能领到2200元工资。”当上了片区管理员,王开标言语间透着小小的骄傲,“有那么大的现代化企业为依靠,我们肯定会发展得很好。”
像王开标一样,在海升集团昭通现代化苹果种植示范基地务工的村民有3000人,人均收入可达18000元至24000元,他们都是昭阳区永丰镇、布嘎乡及周边乡(镇)的贫困村民。这些贫困村民通过学习、实践,已经逐步向现代化产业工人过渡。除了在种植园区务工,村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超越农业有限公司,每亩年收益900元。
现代化苹果种植基地的版图在不断扩展,苏家院、小龙洞、守望等乡(镇)均有发展。
“2020年,我们将再建苹果种植基地2万亩,全面完成昭通5万亩矮砧密植苹果种植示范园项目的建设任务。”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炳伟说,他信心满满地规划着2020年的工作,“春节后,你们就能在我们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苹果花开在南方——昭阳红生长记’的系列照片、视频,我们发动所有种植园区的工人拍摄苹果生长的图片和视频,让大家都能直观地感受昭通苹果的韵味。”
2019年,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桂林、杭州、合肥等地进行了14场昭阳红系列苹果的推介活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有了固定的销售网点。“昭阳红”定位于中高端商品,虽然价格不低,但深受消费者青睐。“好品质就是自带市场流量的,昭阳红系列苹果有四个优势,颜值高、品质好、具故事性、高位推广品牌,所以售价高于海升集团苹果均价。”李炳伟说。
昭阳区洒渔镇是昭通苹果主要种植区域,享有“苹果之乡”美誉,苹果品质饱受消费者喜爱。全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苹果,靠着苹果产业脱贫致富。
1月13日,洒渔镇后坝边村的村民房一梅正在收拾屋子,迎接丈夫回家。他们家种植了5亩苹果树,一家人靠着苹果脱贫致富了。丈夫朱加雄种植苹果很有经验,2017年至2019年,逐年将家里的苹果树品种更换,早、中、晚熟的品种都有。“去年1亩苹果卖了2万元,其余的还没有挂果,明、后年挂果,收入就更多了。”房一梅憧憬着未来,“娃爹今年卖完了苹果就到广州打工,现在又到了苹果剪枝的时间,他打电话说今天回来,冬剪可耽误不得,关系着明年苹果长得好不好。”
市公安局驻大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罗俊说:“苹果让洒渔的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大桥村家家户户种植苹果,有了钱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百分之七八十的村民都在昭通城里租房子让孩子到城里的学校去读书,还有的送孩子到昆明,甚至是北京读书,这是脱贫致富最直接的体现。”大桥村还建设了占地174亩的苹果仓储冷链物流园区,其中总容量2000吨的气调库14个,苹果交易市场门面421个。大桥村还以此为契机,成立了馨桥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对苹果仓储冷链物流园区进行管理运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由于苹果种植的发展,纸箱、冷藏、包装、快递等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带动众多村民脱贫致富。
至2019年末,全市苹果种植基地面积突破60万亩、覆盖贫困户1.51万户5.13万人。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昭通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部署,突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产业发展,把培育全市主导产业与发展地方区域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组织编制了《昭通百万亩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对500多平方公里的昭鲁坝区实施整体布局,规划建设100万亩中国南方冷凉高地优质苹果基地,让苹果的元素深深嵌入城市血脉,让昭通苹果不仅仅成为一个产业,更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成为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
采访手记|小苹果跨越成大产业
“我原来在辽宁的一农业部门工作,属于体制内的人。后来觉得外面的职业舞台更大,就加入了海升集团。现在来到昭通工作,以后履历有一段是在‘苹果之城’待过的,很开心、很骄傲。”王宏宇的话可以看出他对昭通苹果产业发展信心百倍。
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苹果产业,从“苹果之城”发展战略拟定以来,昭通苹果从果农的单兵作战到政府引导的集群发展,种植面积从几万亩增长到60万亩,销售额增长到数亿。这些数据都表明,昭通小苹果已从传统种植业迈向了现代化农业,依靠科技,苹果发展成了昭通的特色产业之一,而“百万亩果园”与百万人口相融,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景象已经不远。
苹果带给群众的不仅仅是摆脱贫困奔小康,还有改变子孙命运的希望,在昭阳区洒渔镇,百分之七八十的果农都已经有能力将孩子送到教学条件更好的城市读书,这意味着他们的下一代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将来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不会再像父辈、祖辈一样被困于一隅。苹果产业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苹果产业坚持绿色发展、促进教育扶贫,又与城市发展有机衔接,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命题必将助力昭通持续发展。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