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记录扶贫一线”系列报道之⑧|10万余户农村群众住进安全房

 2020-03-03 12: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原标题:10万余户农村群众住进安全房——昭通市2019年农村危房“清零”侧记

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昭通,是全国农村危房改造集中连片体量最大的地区,农村危房改造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群众关注度、期望值高,是昭通脱贫攻坚战最难啃下的“硬骨头”,成为影响全市脱贫出列摘帽的最大政治考验。

“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怎么能住上这样漂亮、安全的住房。”巧家县金塘镇梨树村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芬衣感慨地说。

患有先天性残疾、年逾七旬的李芬衣和女儿、女婿及4个外孙一直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雨天漏雨、晴天进灰,一家7口有着说不出的苦楚。2019年,政府补贴农危改资金加贴息贷款共5万多元,李芬依家盖了起了8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平房。发生在李芬衣家的变化,是昭通市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缩影。

为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就地、就近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问题,2009年至2019年,我市共争取中央、省补助农村危房改造资金74亿元,让像李芬依家这样的55.8万户农村群众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

农村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任务。2019年,我市明确了“聚焦短板弱项,打一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歼灭战”,全市上下聚焦农村住房安全突出问题,按照“四类对象”和“非四类对象”同步“清零”、维修加固和拆除重建同步推进、建新与拆旧同步的“3个同步”要求,打响了全市危房“清零”攻坚战。

镇雄县盐源镇杉树坪村宋盛友家新修安全住房。易盛芳摄

2020年1月6日,记者走进巧家县金塘镇梨树村,巧蒙公路环建二级路穿境而过,村子周围整齐划一的火龙果和石榴种植基地,基地里数百位村民正欢天喜地地劳动着,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林中,一派生机盎然的和谐乡村景象。

在村党总支书记李德银的带领下,沿着梨树村宽敞平整的水泥路驾车盘山而上,半小时后,一幢崭新的2层楼房映入眼帘。李德银说,这是梨树村七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安贵家。

“现在国家政策就是好,因为身体残疾不能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困难,没想到我也能住上安全房。”胡安贵激动地说。他们一家人把刚装修完毕的新房打扫干净,准备搬进新房过年。

昭通市坚持把锁定补助对象、严格危房认定作为抓好农危改工作的基础,积极主动和扶贫、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应纳尽纳,应改尽改,统一项目库建设数据。整合各级挂包力量组建11个农村危房认定专家组、22个工作组,对全市农村基本住房情况进行全覆盖调查识别。聚焦“四类重点对象”和自身改造能力不足的“非四类重点对象”,通过户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县(市、区)审批、市复核的程序。2019年,全市共帮助和支持像胡安贵这样的农村贫困群众105615户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有效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把群众满意度写在了老百姓的口碑中、烙在了群众心里。

“我们一定要自立、自强,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如今,胡安贵一家开起了养鸡场,并计划着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2018年,位于昭通东部的威信县成功脱贫摘帽。与威信县相邻的镇雄县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是昭通乃至云南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中。

2019年6月21日,镇雄县盐源镇杉树坪村牛滚凼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宋盛友做梦也不会想到,全家5口能告别居住了30多年的土坯房,搬到公路边,过上“住房安全有保障、喝上放心水、出门是公路”的美好生活。

“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自农村危房改造‘清零’战打响以来,我们整合了驻村工作队、镇下派工作队、村‘三委’3支队伍,逐户落实包保责任人,包保干部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起到群众‘主心骨’作用,全程参与危房改造过程,保质保量帮助群众完成建设。”盐源镇党委书记汪继金说。

2019年,昭通市统筹力量,集结村组一线开展危房精准鉴定。去年6月以来,省住建厅分别派出200余人先后4次深入昭通开展帮扶指导和问题排查,覆盖了120个乡(镇)和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市级领导示范带动,建立挂钩联系机制,带头深入情况复杂、困难矛盾突出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选派624名驻村督导员充实一线力量,抽调4000余人驻村开展工作,确保全市农村危房实现“清零”。

作为当前全国未脱贫人口最多的县,镇雄县全县上下持续以“敢拼敢干敢担当、不负良心不负党”的优良作风和“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克难精神,按照“以人找房、以房找人”的方式,经过多轮排查,全力打好农村危房“清零”攻坚战,全县18093户农村群众通过危房改造的方式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2019年7月6日,盐源镇杉树坪村田湾村民小组的李家勇欢欢喜喜地搬进了由镇党委、政府帮建的方方地帮建点。李家勇家所在的田湾村民小组距村委会驻地7公里,由于山高坡陡,导致建材运输成本高,村民对安全住房的渴求始终只能是梦。

“为彻底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盐源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整修统建、统一管理,对像李家勇一样的13户边远村组群众实行政府帮建,有效带动原居住偏远区域群众实现‘从山顶到山脚,从山边到公路边’的转变。”汪继金说。

农村危房“清零”事关脱贫攻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为确保工程质量,昭通市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市住建系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6次7229人,并组织建筑设计、施工安全、质量管控等领域的专家到一线开展巡回指导服务。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要求,结合当地条件和危房实际,大力推广加固改造技术,强化居住功能,降低建造成本。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干部的工作责任,强化农村危房改造和提升人居环境有机结合,把农村危房“清零”改造的答卷写在了昭通大地上。

在崇山峻岭间,随着一间间破屋烂房被拆除,一堵堵破旧墙垣被修复,一栋栋安全适用住房拔地而起,一户户危房家庭搬进新居,一张张笑脸的欢喜绽放,一幅新房、新村、新面貌的新时代画卷已经在乌蒙大地徐徐展开。

采访手记|居有其屋的另一种意义

拥有安全住房意味着什么?释放生活压力,维护生存尊严,然后,拥有对未来的信心。

在巧家县金塘镇梨树村采访部分村民,准确地说,是几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切感受到住房对一个家庭的意义已经远超于“居有其屋”的基本需求。

帅光福,典型的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初获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2.5万元和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修起了80平方米的2层楼房。如今,帅光福利用自家门面收购花椒,既可以照顾家里患病的小儿子,又可以增加收入。胡安贵,利用政府农危改资金,建起了60平方米的一层平房,解决了居住问题后,开始养鸡。

与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一样,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而农村危房改造是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居有其屋”的措施之一。在国家阳光政策的普照下,有很多像帅光福、胡安贵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在解决了住房问题之后,用超前的眼光谋划着发展。

这是一个有关“脱贫”与“致富”之间的辩证认识。国家层面的“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贫困人口起码的生活和生存条件,让这一部分人实现了脱贫目标,但并不意味着这一部分人就富起来了,更不要说进入小康。但现实问题是,从精准脱贫工作来看,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突出,这或许会制约这一群体未来的发展。

发生在帅光福、胡安贵等群众身上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富起来的美好愿望,其实要靠自己去实现。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盛芳)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