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返岗之路⑥丨 30个小时的“保姆式”护送

 2020-02-27 09:05  来源:昭通新闻网

2月24日,按照上车前安排的乘车顺序,1385名昭通老乡有序上车,开启了南下东莞之行。23点30分,昭通至东莞K4829次返岗务工专列驶出昭通火车站,这标志着黄磊和他的护送小30个小时的随车“护送”及忙碌的“保姆”生活正式开始。

黄磊是昭通市人社局城乡养老保险中心主任,除昭通日报社和昭通广播电视台4名随队记者外,护送小队共有6名成员,其中有鲁甸县刘林军、孔德灿,彝良县邬道彬,永善县石磊及来自永善县中医院的2名随队医护人员张立和赵雯燕。

应该如何戴好口罩?车厢里如何防护?1385人的吃喝拉撒如何确保?如何跟列车工作人员协调各方面工作?

……

这一系列的事情,是黄磊和护送小队在随队服务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一上车,经过简单的分工后,护送小队5人就分头行动,黄磊、刘林军、孔德灿、邬道彬、石磊拿着小喇叭在各自负责的车厢内交待列车相关防护知识和乘车注意事项。

“同志,之前我报名的厂我不想去了,可不可以换个厂,我想去另一个镇。”大家跟黄磊反映,在车上绕了一圈,有几十个老乡问了同一个问题。

列车上1385人中大部分都是务工返岗人员,去向相对稳定,但同时也有部分新员工去向不稳定,难免出现不想去之前报名地的情况,如何才能把他们精准、安全地交给东莞相关党委、政府和企业?这无疑是摆在护送小队面前最难的问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黄磊觉得,如果不再次明确老乡们的就业意愿,下车后,也许会有人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地,远离他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经过大家商量后一致认为,需要再次统计确定一下每个老乡的就业目的地。
商量妥当后,眼看已经是25日凌晨2点,辗转了一天,老乡们都已经非常疲惫,为了确保大家休息好,护送小队决定等到9点左右再去统计。

而黄磊和护送小队成员却趁此时间去找列车长刘静商量一下后勤方面的供给保障事宜,商量妥当已是凌晨3点。

由于是疫情防控期间,再加上是临时专列,队员们只能躺在火车硬卧上和衣而睡,没有枕头也没有被子,冷了就把身子倦缩起来,自己给自己取暖,即便是这样也能很快入睡。

经过近3小时休息,队员们起床了,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2月25日早晨7点,队员们跟随发放早餐的列车工作人员把所有车厢走了个遍,再次跟所有老乡强调,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一定要做好昭通人,展现出昭通人的精、气、神!

张立和赵雯燕则开始进行每天两次的随车体检工作。性格外向的刘林军,在第三号车厢,组织起来自鲁甸县的20多人高喊:“昭通儿女志在四方,外出致富不忘家乡。昭通人,我能行!”整个车厢激情澎湃。

9点,按照原计划,队员们开始对所有人员的去向进行精准统计,每个车厢、逐一询问、认真记录,确保不漏一人,一次统计下来足足花了4个小时。

黄磊说,脱贫更需致富,虽然工作量大,但是只要是大家都能安全、有序地到达心仪的工作岗位,这就是党委、政府的初心,因为就业是迅速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

自2月13日以来,按照中央、省、市部署,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严格疫情防控和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统筹全市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调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全方位精准摸底,确保外出人员能出尽出。截至2月25日,在全市1239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市、县、乡三级扶贫办系统推送浙江、广东等市内外542家企业17.34万个岗位信息。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推送浙江、广东等地139家企业7.06万个岗位信息。

列车上贴心的服务,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来自彝良县角奎镇拖角村的吕建仙正悠闲地绣着鞋垫。吕建仙说:“跟着政府组织的车一起出来,工作人员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一日三餐有人管,还有车接送,自己根本就用不着操心,自然就很轻松”。

每次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队员们心里都很开心。

在列车上,队员们总是不定时的在每列车厢进行巡视,一旦遇到问题便及时解决,这一干便到了26日凌晨2点。

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经过1个小时短暂休息后,队员们又开始了下车前的准备工作。他们再一次巡车提醒大家带好随身物品,确保安全、有序下车,并告诫老乡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发扬不怕吃苦的昭通精神。凌晨4点,列车广播再次对每个人的下车去向进行了公布,并再次强调下车后注意事项。

2月26日早上5点30分,经过30个小时近1800公里的行程,列车顺利抵达广东东莞。在东莞火车站站前广场,务工人员有序排在自己报名的镇街(园区)队伍中,进行了简单的交接仪式后,在东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41辆客运车辆先后把昭通员工送到了各自工厂。

看着一辆辆远去的客运车辆,黄磊和护送小队工作人员欣慰地笑了……

近段时间,像黄磊和护送小队这样的故事,在昭通各个地方不停上演着。

为着力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昭通市积极对接、精准摸排确定返岗人员,采取“点对点”“一站式”输出,确保外出务工人员从家门到车门再到厂门,实现“门对门”的劳动力精准转移服务。截至 2 月 26 日 18 时, 全市已通过包车、专列等方式转移输送37.03万劳动力资源。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盛芳 张永刚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防疫 疫情 复工复产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