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2-03 21:49几十个网友同时要口罩
她不敢单独回复,为哪般
“给我留20个!”“我要50个!”……
2020年1月30日(正月初六)3点50分,几十个网友同时在陈亚雨朋友圈留言,她慌了。
不回复吧,怕网友们有想法;回复吧,她这3000个口罩明明已经有了去向。
“医务工作者免费!” “作用说得很清楚,不卖给任何人!” ……
无奈之下,陈亚雨在朋友圈统一这样回复。
“一个人,100斤,挑战了我的极限,顺利过海关,好开心!真想和它们合个影,亲爱的同事们,下午2点左右见,暗号:KF94,2000个!”
与其说陈亚雨的苦恼源自这条5分钟前的朋友圈,不如说最近中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更确切说:1月25日,昭通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疑似病例。
少出门、带口罩,这样的口号和宣传不仅深入昭通人的生活,更是在朋友圈铺天盖地。
2000 个捐给所在医院,1000个是提前帮亲朋好友购买的。
这是陈亚雨3000个口罩的明确去向,更何况这些口罩背后辛酸而温暖的故事只有她和朋友更清楚。
原计划过个年再回国
却不想只玩了1天就收到返岗电话
“哪天去什么地方玩,一个月前就把路线规划好了,包括什么时候返程,想好好第一次在外国过个年,而她到韩国的当天晚上(1月23日,大年二十九)就接到单位的电话。”陈亚雨的朋友罗琴说,事情来得很突然,要求立刻返岗。
一边是春运机票不好改签、取消等客观因素,一边又是春节假期取消,陈亚雨很着急。通过和单位领导说明情况,同意她稍微延迟几天返岗。
“滑了一次雪,到釜山的一个村子逛了1个小时,其他的时间都是在买口罩。”罗琴介绍了陈亚雨韩国很囧的旅行史。
陈亚雨,今年30岁,大关人,在昭通市某医院从事办公室工作。
“开始的时候,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高尚,就是帮朋友买一点点。而随着疫情的加重,得知一线人员很缺口罩。”
为了凑3000口罩
3个人一家一家在韩国药店搜集
“一家一家去搜集,到处去找,有些店脱销了,有些店遇到限购,10个或者20个那种卖。”陈亚雨只会简单的英文,韩语听不懂,出去买口罩的时候多亏另一个昭通老乡张丽娜。
29岁的张丽娜,是巧家人,在韩国读完大学就留在了当地工作,也在到处寻找口罩货源寄回国内。
后面随着疫情的严重,委托陈亚雨买口罩的亲朋好友也越多。
“我帮你拍下来,来韩国旅行的医生,为了大家真得是拼了——”“女医生!”“哦,女医生,女医生!”“2000多个。”“2000多个没办法啊,用你人肉带回去!你提得动吗?我的妈呀!”“提不动,也得提呀!”
在一段发到朋友圈的视频里,张丽娜还在调侃陈亚雨。
带口罩回国
不仅有心酸更有感动
“3000个口罩,还有行李,100来斤,她真够拼的!” 罗琴介绍,身材娇小的陈亚雨提着一大堆行李,真够呛。
“从巷子出来,拉不动,遇到一个韩国老人,看到她很吃力,还用推车帮她拉了一段路。” 张丽娜介绍,在后来和陈亚雨回国后的聊天中得知,后面还发生了很多故事。
松松垮垮的口罩装在口袋实在不好提,陈亚雨想找一点绳索捆来背起,还跑到垃圾堆去找绳索。
不仅如此,坐错地铁、在机场饿肚子、托运超重。
“从出了地铁到机场的那段路,其实也不远,但是她足足扛着口罩和行李走了1个小时,手都磨出泡。”罗琴介绍。
到达昆明长水机场,30日凌晨3点多,陈亚雨发了文章开头那条朋友圈,守在机场,等待着当天中午12点回昭通的飞机。
心酸有,感动更有。
“尽管已经购买了20公斤的行李额,托运时还是超重3公斤,需要支付一笔费用。”得知这些口罩有些是捐赠给医院时,东航还减免了陈亚雨额外的费用。
“一直拖着口罩赶飞机,没来及吃晚饭,因为疫情飞机上也不供餐,太饿了。”空姐得知情况后,为陈亚雨找来2个面包和1瓶饮料。
……
这些,都让陈亚雨感动不已。
家乡发生了疫情
想再筹集一些口罩捐到医院
回到昭通,陈亚雨将2000个口罩捐赠给了所在医院。
2月1日,云南省卫健委通报,大关新增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病例。
作为医生,陈亚雨知道口罩对于基层医院的重要性。
“你在马来西亚能帮忙买到口罩吗?”“现在限制了,一个人只能买一盒。”“现在我的家乡很需要口罩,请问你在那边方便购买邮寄回国吗?我会支付所有费用!”
……
在和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坦桑尼亚等国的朋友聊天中,陈亚雨表达了自己买口罩的迫切愿望。
因为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超级忙,陈亚雨没有时间和正面接受记者采访,通过与她的朋友了解了她大部分的事情。
2月1日,大关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2号,非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大关县境内。
“目前凑到了460个口罩,如果邮寄到,希望通过媒体的帮忙可以让我送到大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手里。” 2月3日,在匆匆忙忙1分钟的电话采访中,陈亚雨表述了自己想去大关的心愿。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永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