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1-16 10:02近日,记者在昭通市天麻研究院看到,工作人员正神情专注地用仪器测量、分析着成品天麻。
“所有的实验种都来自昭通出产的野生天麻,我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就是为了筛选出药效、麻形、产量最适合昭通种植的稳定遗传的天麻品种,保证昭通天麻的品质、产量。”工作人员何海艳讲起天麻头头是道。
昭通天麻个大、肥厚、饱满、半透明,质地实、无空心,品质优良,药用价值为世界一流,是中国天麻的代表。从20世纪60年代,昭通开始人工种植天麻以来,野生天麻种质资源被大量采挖,天麻被人工多代重复种植,导致昭通天麻野生种质资源数量逐年锐减,品种逐步退化,正濒临灭绝的危险,将严重影响昭通天麻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危及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困扰昭通天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2012年4月,昭通市天麻研究院挂牌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从事天麻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负责以天麻为主的生物资源基础研究和公益服务。承担天麻栽培、初深加工等应用基础研究工作,重点开展天麻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示范推广和技术咨询、培训等科研工作。
“自2014年以来,我们就开始纯化昭通乌天麻种源项目。根据目前我们研究得到的结果F3代是最符合在昭通种植的优良种子,我们还在彝良小草坝、永善莲峰等天麻主产区建有2300亩试验基地,并建有天麻、两菌种质资源库。”市天麻研究院副院长田孟华说。
同时,昭通天麻特有的仿野生种植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菌材林资源。而青冈等林木资源的有限,大大制约了天麻种植产量的进一步扩大,开展菌材林替代研究已迫在眉睫。
“当前种天麻必须革新技术,我们不仅要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还要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天麻种植成本,提升昭通天麻在全国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田孟华坚定地说,“目前,由菌草替代菌材林模拟试验已完成并取得突破,并从几十种菌草中筛选出两种适合昭通天麻生长的品种。我们已进入大田试验阶段,在彝良、大关两地选取三处基地进行大田试验,预计到2020年7月完成试验。”
从2018年开始,昭通市天麻研究院与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合作,共同开展菌草替代菌材研究项目。由菌材林到菌草的转变,将切实解决菌材供给不足,降低天麻种植成本、增加麻农收入,促进昭通天麻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
昭通市天麻研究院自成立以来,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实验设备,建成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始终紧紧围绕“产、学、研”结合的方针,依托各级科技项目,不仅努力提升自身科研实力,还推动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对外合作。致力于昭通天麻的精深研究,千方百计为麻农、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近年来,天麻研究院科研人员累计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9项,其中授权1项。
2015年,该院编制的《昭通乌天麻》10项地方标准获得云南质监局评审通过,规范了昭通天麻的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及萌发菌、蜜环菌生产质量要求,2018年该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2016年,该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凯先院士团队合作,成立陈凯先院士工作站,陈凯先院士长期致力于新药发现和药物设计研究,是我国药物分子设计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之一。通过深入开展昭通天麻药理、功效的独特性研究,将建立健全天麻产地快速检测技术,切实解决昭通市场上使用外地天麻冒充昭通天麻销售这一顽疾问题。
陈凯先院士工作站建成以来,还成立质量标准研究、保健品研发、抗老年痴呆药物研究、医院制剂研究、天麻对心脑血管作用研究5个课题组,全方位对昭通天麻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将研发可产业化的天麻相关保健品1—2项;天麻相关医院制剂1—2项;开展天麻相关新药如防治老年痴呆药物的临床前初步研发工作,完成1—2项新药候选物的部分临床前初步研究工作。
不仅是陈凯先院士团队,昭通市天麻研究院还与云南大学合作建立了昭通天麻两菌中心,与西南林业大学合作建立了天麻道地性研究中心,与昆明医科大学合作成立了云南省药理重点实验室昭通天麻研究中心。还成立了昭通市天麻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与市内外优秀企业合作,不断加大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力度。
种源纯化、菌材替代、快速检测、新产品研发……通过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加强对外合作,一个个阻碍产业发展的“硬骨头”将被啃下,科技创新持续推动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昭通是世界天麻原产地,全国品质最优的天麻种植核心区。
目前,昭通已形成以彝良为中心,永善、镇雄、大关为重点,昭阳、盐津、威信为补充的布局天麻产业发展格局。2019年,全市完成大面规范化种植8.02万亩,实现鲜天麻总产量3609万公斤,实现综合产值51.4亿元。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 琴 唐 玉 易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