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用数字解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0-01-09 15: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开创性地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制度建设问题。《决定》十五个方面的内容都围绕着“制度”这个关键词展开,不仅概括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十三个显著优势,而且还从十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和新的制度安排,犹如我们国家七十年来在制度方面进行探索孕育出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如何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呢?“123451313”就像一条红线,为更好地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把一颗颗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1”,就是明确一个主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作为主题,首次用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研究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的一种制度,而我们国家通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能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而且还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时代主题。

“2” ,就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新中国70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跨越,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从1952年到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世界首位。70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上升为2018年的77岁。老百姓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让来访的外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让关注中国的外国媒体发出这样的惊叹:“中国已成全球最稳定繁荣的经济体。”

“3”,就是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总体目标。《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O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一总体目标的提出,充分说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4”,就是中国共产党制度探索的四个里程碑。一是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标志,描绘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制度蓝图,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二是以党的八大为标志,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三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起点,邓小平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中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四是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完成宪法部分内容修改,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国家监察制度等等。可见,制度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要稳定和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由此可见,我国经过新中国70年的探索,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正当其时。

“5”,就是强调突出五项制度。一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二是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四是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五是明确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定位。这五项突出制度是在全面总结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创新理论。

“13”,就是“13个显著优势”。《决定》首次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全国一盘棋、民族政策、社会主义公有制、理想信念、新发展思想、深化改革、用人制度、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等13个方面凝练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 。这些显著优势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13”,就是“13个坚持和完善”。《决定》围绕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在这“13个坚持和完善”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也是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把金钥匙。这“13个坚持和完善”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优越和完善的制度保障,这“13个坚持和完善”也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好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力,就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治理效能。当前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广大干部群众首要的政治任务。但愿“123451313”这条红线能把《决定》的主要内容串起来,为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作者  陈家惠

审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杨杰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杨杰
标签 >> 理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