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1-08 15:50“以前,老远就能闻到这条河里的臭味,河里垃圾成堆。现在好了,河里面清理干净了,河边也修起了步道,搞了绿化,环境好多了。”市民张先生家住昭阳中心城区凤凰城小区,说起小区附近秃尾河段,张先生感慨颇深。这只是我市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一个小小缩影,也是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要求,注重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以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四个一”行动为总抓手,扎实开展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战略理念上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战略路径上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战略重点上着力保护和建设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在战略举措上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战略布局上着力夯实绿色本底。
河水不黑不臭了,河岸不脏了、环境好了……这两年,总能听到这样的评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以河道周边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提升改善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利济河、秃尾河、东门小河等河道整治工作,制定了《昭通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昭通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保障工作方案》,累计投入资金8.49亿元进行综合治理,利济河已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不黑不臭,秃尾河及东门小河二次深度治理已完成。同时,我市已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评选,成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
“聚焦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打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人海战。”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作出这样的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全会精神,狠抓“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结合脱贫攻坚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统筹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据悉,全市已启动建设特色示范型村庄323个、干净整治型村庄13856个。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9.33万吨、水塘2990个、沟渠3637.13公里、淤泥4.41万吨、畜禽养殖粪污和农业生产废弃物1.68万吨、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1.79万处,拆危拆旧建筑407.83万平方米,复垦复绿212万平方米,完成人畜混居单户改造8949户,建设生猪代养场69个;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改建242座、完成率80.94%;建成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场298个、沤肥池8964个,51个乡(镇)生活污水、99个乡(镇)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9028个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新建绿地、公园、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20.6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39.5%。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及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11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补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补偿工作,重点推进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和横向生态补偿;坚持规划引领,推进生态补偿机制落地,设立生态保护补偿、奖补、外债项目资金。
通过做好昭通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妥善处理群众环境信访投诉、精简环评审批程序等工作,昭通市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得到保障,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据悉,在开展昭通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抽样调查中,群众满意度较高,基本保持在90%以上。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单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