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评论|一把“公平秤”考量人心

 2019-12-27 12:4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个城市,因缺斤少两而令外地人瞧不起,太倒“牌子”了,这种影响可直接摧毁一个地方的良好声誉,让这个地方的人抬不起头来。

近日,昭阳区城市管理局做了一件大好事,针对多年没解决的缺斤少两问题,购买了45台电子台秤作为“公平秤”,统一配置到昭阳区20个乡镇(办事处)的集贸市场,设置在市场醒目位置,方便消费者复秤。据说,“公平秤”的设置对商户计量诚信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调包宰秤、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价格欺诈等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将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笔者发自内心为这种举措点赞,只是希望市场内的监管如此,市场外的监管也如此,决不留下任何死角。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示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心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处罚是外因,但决不能少,而且还要有理有据从重处罚,让被处罚者“痛”起来,才可能痛定思痛,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此基础上,教育引导也决不可少,而且还要讲求方式方法,才可能让受教育者“醒”过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可耻行为,以此为戒,下不为例。不否认,遵守市场规矩的人是绝大多数,他们起早贪黑,整日忙碌,不亏别人,也不亏自己,公买公卖,赚的都是良心钱。但也不能否认,极少数人不守市场规矩的做法,这种做法起了很大的坏作用,搅乱了一些人思想,纷纷效仿,毁坏了市场秩序。

古人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事是人做的,人心就是“准星”,一把“公平秤”考量的是人心,还需由“怕”过渡到“敬”,才可能彻底解决缺斤少两的问题。这就需要处罚与教育并举,以信立人,树立导向,才可能让“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口号变为行动,共同维护一个城市的正常秩序,才可能维护好一个地方的良好声誉,并成为一种常态,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昭通,开发昭通的优势资源,创办、联办和兴办各种产业,共同振兴昭通。

评论员 李云飞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评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