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12-24 15:25昭通市水电移民工作办公室党支部书记王军谈示范
昭通市水电移民工作办公室党支部书记 王军
“移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作为移民群众、作为移民干部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舍去小家,舍去乡愁,让人感动不已。”走进暖意融融的市水电移民工作“移民之家”接待大厅,昭通市水电移民工作办公室党支部宣传委员罗明丽深有感触地说,“党支部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要让每一位进来办事的移民群众或移民干部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把移民装进心里
昭通市水电移民工作办公室党支部现有在职党员22人,因单位名称变更,于今年6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班子。
立足于“支部是我家”的理念,昭通市水电移民工作办公室结合自身环境场地优势,充分彰显移民文化内涵,把党建工作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机融合。以蓝色为主色调,划分区域设置不同主题,打造院墙文化、楼梯文化、楼道文化、室内文化,让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一张张温情的笑脸,一次次零距离的碰撞,把空白墙变成了亮丽的风景线。
建好移民之家、党员之家、职工之家等功能性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发挥好各类场所作用,把移民文化根植于心,让党员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党的教育,感受身为移民干部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了视觉有色彩、单位有温度、干群有活力。
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移民部门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支部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得到提升,特别是白鹤滩移民搬迁安置协议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总量的99.73%,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移民项目设计变更报告送审率达94.9%。
围绕“移”字做文章
昭通市水电移民工作办公室围绕移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着力打好学习宣传、服务管理、移民文化、支部活动“四张牌”,围绕“移”字做文章,思想上亲近移民,行动上靠近移民,用组织凝聚人心,用榜样鼓舞力量,用苦水、汗水、泪水换得移民群众搬进新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翻了干群之间如城墙般结实的“心墙”,真正实现依法移民、政策移民、阳光移民、和谐移民。
2003年,随着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云南库区封库令的下达,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全市克服时间紧、安置任务重和移民实施规划滞后、移民安置政策迟缓等重重困难,创造了1年完成绥江新县城和5个新集镇300多万平方米房建,2个月完成6万移民搬迁、1个月完成库底清理的移民工作奇迹,按时完成了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11.18万移民的搬迁安置,确保了两站如期下闸蓄水发电。
服务管理网格化
16年来,昭通市已建成和在建的各型水利水电工程共计481个,已实施移民搬迁安置20.42万人,移民任务之艰巨,居全省第一,如何破解移民这个天下“第一难事”。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移民工作的开局,是后期扶持的基础,也是库区维稳的源头。为方便开展学习宣传,党支部在用好云岭先锋APP、学习强国APP等学习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属于自己的“一群一公众号一平台一视频”,即微信群、昭通移民公众号、昭通水库移民信息平台、视频作战系统。利用“微信群”对党员干部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利用“昭通移民公众号”对全市移民系统党群干部定期推送移民安置政策、后期扶持政策、学习资料等;利用“水电移民信息平台”收集移民信息、宣传移民政策;利用“视频作战系统”定期召开视频会议,实时切换画面了解安置点建设进度,并与移民干部和移民群众进行互动交流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又缩短了空间距离,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移民政策,充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充分发挥移民部门的“服务、管理”职能,昭通市水电移民工作办公室通过建立“党建引领、服务保障、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白鹤滩电站、中小水利水电、脱贫攻坚”等7大网格,服务移民安置、后期扶持、脱贫攻坚等工作。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配备了7名网格长,网格长由分管领导兼任,党员根据职能分布于不同的网格中。同时,根据职能把非党干部也划入网格中,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昭通市水电移民工作办公室大楼的前院里,用蓝色基调布置着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等全市重要水电站磅礴大气的图画。每一幅图片上,都有一句经典名句,激励着全市10多万移民群众及移民干部奋勇向前。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