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创作
2019-12-24 11:15胡永坚 70后,生于云南昭通。种过地,当过乡村教师,现供职于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市委下派到巧家县药山镇大村村脱贫摘帽督导员。喜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今早一起来,就感到冷嗖嗖的。虽然才进入十月中旬,但在平均海拔约二千七百米高的药山镇大村村,就显得格外的冷了。我赶紧把毛衣穿起,洗漱完毕,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9时召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开会,带领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安排近期工作。开完会,我们就分头行动了。
我和几名同志去羊棚子社查看农户吃水情况。车只能开到水塘社,要走路到对面半山的羊棚子社去。穿过松林,趟过山沟,便顺着弯曲的山间小路一路向上走去。雨后的山间,云雾缭绕,空气更加清新,草木更加青翠,远处的一间间房屋隐没在一片片绿色和云雾之中。看着这美景,尽管踏在泥泞的小路上,也影响不了我们愉快的心情。大概走了四十多分钟,靠近村庄,路便越来越难走了。那条路坑坑洼洼的,到处积满了泥浆,一不小心,一脚踩进泥坑里,泥浆都漫过了小腿……望着这泥泞不堪泥土路,道路硬化就显得很急迫。
我们和社长一起来到了水源地。清澈的泉水缓缓地从石缝里流淌出来,流进只有一立方大小的蓄水池,多余的水又溢了出来。通过实地勘察,决定在原来的蓄水池旁边再修2口5立方的水池,保证即使在枯水季节,也能满足十余户农户的饮水问题。中午,我们到村民小组长家里吃了几个煮洋芋当午饭。
吃完午饭我们又踏着坑坑洼洼的泥浆路回到车边,驱车去小干沟社解决这个社户间道问题。村子里家家户户之间连着的都是泥土小路。特别是一下雨,泥浆到处是,又滑又脏。泥浆被带到院坝里,带到堂屋里,带到卧室里……人居环境整治也到不到有效的改善。我们实地查看了线路,村委和社长及农户代表商量一致,把修建户间道的合同签了,确定由村委会负责购买、运送水泥和沙石,社长组织农户投工投劳,把农户之间的泥土路修成约一米宽,七至十厘米厚的户间道,近期就开工。当社长签下字,摁下手印的那一刻,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愉快的笑容。有了这样的连户路,也就为老百姓之间连起了一条干净卫生的爱心路。
下午4时,我们马不停蹄的来到海拔约3千米高的四城门社,去动员王姓农户修建房屋。就在前一天,我们才去过他家,动员他把危房拆了,重新修安全的房屋。他当时答应了,可晚上又反悔了。我们来他家了解不修建的原因,讲政策,做宣传,通过反反复复做工作,通过反反复复做工作,终于做通了他家的工作。安全住房是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
傍晚,踏着余晖,我们回到村上。
晚上8时左右,我和杨支书又去张家村社的文老伯家查看他家的畜圈修建情况。文老伯今年79岁了,老伴也80岁了。老两个住在一间土房子里,需要重建或修缮加固。一开始两位老人就是不答应,为他家修房子的事,也不知跑了多少次,坐下来和他家说政策,讲道理,拉家常,反反复复做工作,慢慢地老人家终于答应修缮加固。思想工作做通了,什么事情都好办了。目前他家的住房已经修缮加固了,就是环境卫生太差。我又为他家争取了项目资金,帮他家重新建了两间畜圈和围墙,同时把院坝也硬化了。老人家一见到我们就不停地说谢谢,夸共产党好。我还特意买了些他家的核桃,老两口就是不要钱,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最后才收下。因为上次去他家的时候,就和他说,等核桃熟了,一定要来买点。答应好老百姓的事,一定要做到。这是诚信,不能食言,同时也是一种间接的扶贫。
回到村上已经是晚上9时多了。陈福美和郑金发两个小伙伴还在工作,我又陪着他们加班到10时……
能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我感到很充实。今后的工作任务会越来越重,越来越多。任务再重再多,我也将扛起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让他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争取早日脱贫。
来源:昭通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