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扶贫纪事丨大地都记得 ——写给那些为东西部扶贫协作默默奉献的人

 2019-12-20 17:00  来源:北纬29°

一条珠江,将云南、广东紧紧相连;一场脱贫攻坚战,山海牵手情深意切。

2016年9月7日,注定是一个让人铭记的时刻,按照中央要求,广东东莞市、中山市帮扶昭通市;2019年4月23日,同样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深圳市与昭通市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3年多来,被爱簇拥的昭通,与深圳、东莞、中山三市携手并进,不断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向纵深发展,让“云南所需,广东所能”的美好愿景一天天变成了现实。自然,这3年多来,发生在山海之间的感人故事也有太多太多。而我笔下的故事,要从一位来自东莞的支教教师说起。

“再过两年就退休了,为什么想起要到昭通支教?”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我这样问陈国志。

“东西部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定,我们当教师的同样不能缺席!”陈国志莞尔一笑,谈吐让人如沐春风。

陈国志是广东省东莞市石碣中学的一名教师。他说,做出支教的决定是在2018年9月。有一天,陈国志的老校长,在昭阳区挂职的徐伯科对他说:“昭通文化底蕴深厚,但教育相对落后,更缺乏领军人才,你来吧!”想到同事有的去西藏扶贫,有的到新疆支教,陈国志早就萌生过为贫困地区做些什么的念头。老校长这么一说,让陈国志更加坚定了远赴昭通支教的决心。

    支教的主意已定,可80多岁的老母亲怎么办?这是陈国志遇到的第一个“挑战”。父亲去世后,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母亲一直和自己生活,由自己照料,把母亲丢在东莞肯定不行。然而,就在陈国志为此纠结的时候,母亲却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话:“儿啊,支教是大事,去吧,你走到哪儿,妈就跟你到哪儿!”望着老母亲花白的头发,陈国志鼻子一酸,背过身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原来打算乘坐航班,可母亲养了多年的小狗无法带上飞机,陈国志就索性带母亲从1400多公里外的东莞开车到昭通。到了昭通,他被安排在昭阳区二中支教,同时挂职担任炎山镇中学副校长。在一年的支教生活中,陈国志每天都是早早起来准备好母亲的用药,然后把饭菜做好再离开母亲去工作。就这样,娘俩同甘共苦,克服困难,度过了每一个简单而平静的日子。

陈国志是具有语文和音乐双文凭的老师,他的教学课堂自然与众不同。在昭阳区二中,他主动承担起了学习音乐学生的声乐和钢琴两门专业课程,为广大师生传授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区二中举行运动会,他增设了班级“黄金60秒”的特色表演环节,为学校呈现了有史以来最具创意的运动会开幕式。

“哇,原来运动会还可以这样开!”师生们现场发出的赞叹,让陈国志心头生出了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成就感。

语文课堂上,陈国志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9月30日,陈国志为昭阳区初中语文和音乐老师上了一堂教学公开课,他把作家端木蕻良描写“九一八”事变的散文《土地的誓言》做主题框架赏析,同时紧密结合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进行现场演绎,让文字在音乐中激荡,让音乐在文字中流淌,为师生们展示了一堂充满爱国主义教育情怀的教学实验课。陈国志与众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授课方式让老师们耳目一新,昭阳区的一些学校,甚至是丽江的一些学校都在争相邀请陈国志,希望他能将公开课及讲座带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促进当地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完善自我,不断前行。

在支教的日子里,陈国志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优势和特长都发挥出来,帮助贫困山区的老师和学生们。教学之余,他义务帮助昭阳和鲁甸的一些学校主持节目、文艺晚会、大型赛事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当别人给他报酬时,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他说:“如果是为了钱,我就不来昭通支教了。”陈国志告诉我,在东莞,每年都有几十个孩子跟他学钢琴,有很多家单位都会邀请他做节目,要找钱非常容易,然而决定来昭通支教之前,他都毅然决然地放弃了。

    支教的时间本来是一年,可当来到学校后陈国志才发现,由于学习音乐学生的课程与学业的关系,他的教学实践至少需要两年后才能见到成效。加之一年来的朝夕相处,他和孩子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舍不得离开这里。他决定向有关领导申请再多支教一年,于是又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同学们,我不走了!”一听到陈国志这句话,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把他围了起来,叫着、跳着,脸上就蜿蜒着两条丰沛的小溪……

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心手相连吧!昭通与广东相隔千里之遥,但从没有一种叫扶贫协作的情结,将两地凝聚的这么亲、这样近。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像陈国志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梁申华,80后。我是从中山市一位媒体同仁采写的报道中知道了他的故事。梁申华是中山市横栏镇三沙村人,两年前,他带着资金来到昭通,成了中山花卉苗木行业产业扶贫的先锋队员。从中山到昭通盐津有上千公里,梁申华克服了气候和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奔波辗转于两地之间,他无暇照顾家人,两次错过了小女儿的生日,而抽屉里静静放着的123张机票却见证了他在昭通扶贫的执着与无悔!

曾伟,东莞对口帮扶鲁甸县水磨镇的医疗组组长、中医专家。2018年9月17日,在广东高埗医院的安排下,他来到昭通鲁甸县对口帮扶水磨镇。在水磨,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他走村入户,对全镇村级卫生室进行中医技术培训,把自己的中医知识和技术传授给了每一位乡村医生,他用真诚和奉献诠释了什么叫“一年扶贫路,一生昭通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深圳。2019年4月23日至25日,曾挂任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怀着对“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率考察团到昭通市考察对口帮扶工作,从产业发展、扶贫车间、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职业教育协作、企业定点帮扶等方面,给予昭通全方位、高强度的关怀与支持。

因为一声庄严的号令,广东的党政部门,老师、医生、干部和企业代表,远离都市繁华,辞别至亲好友,带着项目、资金和先进的发展理念,跨越万水千山来到昭通,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开始了他们艰辛的挂职帮扶、支教支医、驻村扶贫之旅。

3年多来,中山以全市25个镇区组成4个组团,帮扶昭通盐津、大关、永善和绥江4县,推动形成从“1+8”到“1+8+N”的扶贫协作新格局,募集社会帮扶资金、物资折价2.33亿元,选派医疗、教育、农业等专家人才543人次支援昭通。在他们的帮扶下,绥江县于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 

3年多来,东莞人民用他们的深情厚谊,扎实推进两市“1+8”框架协议确定的帮扶任务。16个镇街结对帮扶昭通市6个县(区),在昭通投入财政资金6.6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84亿元,企业投资12.1亿元,直接惠及的贫困人口超过3万人,覆盖人口超过80万人,为昭通脱贫攻坚作出了突出贡献。

     数字有时候未免是枯燥的,但却充满了质感与温度。从陈国志、梁申华、曾伟等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中,从精诚团结、共同发力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我们理解了,当扶贫成为一种情怀,奉献就是最幸福的事。在广袤的乌蒙大地,他们的大爱,早已化作一股股清泉暖流,在每一个昭通人的心里汩汩流淌,无声地浸润着他们的心田。

     行文至此,我不由地想起了前段时间发生在昭通街头的感人一幕——

“师傅,请问您从哪里来?”“我来自深圳。”“是来做生意还是旅游访亲?”“我是来昭通扶贫的。”“那真的要感谢你们了!”这是一位深圳干部与昭通出租车女司机的一段对话。

    下车时,这位扶贫干部问多少钱? 没想到女司机却说“免费”。“那怎么行!”“那怎么不行,你们来帮我们,打路迁房盖学校,扶贫车间正招人……这一件件事儿我们都记得。” 

没错。这一件件事每一个昭通人当然都记得。千里之外,我们近在咫尺之间;素不相识,我们早已彼此相融。

广东江海无边,昭通群山巍峨。一望无际的大海,孕育了广东包容、博大、宽广的胸怀;连绵起伏的高山,淬炼出昭通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今天,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仍然有无数来自广东的扶贫协作者跨越千山万水,奔走于乌蒙大地、奋战在脱贫一线。他们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但肯定是一种伟大的存在,被忠实地记录于这个时代。

每当记忆回溯采访他们的那些时刻,我的情感便拒绝忘记他们,与默默付出、不图回报的他们相比,所有的俗念都失去了分量。此刻,我能够做的,就是继续以他们为题,用饱蘸激情的笔去采访、去书写关于他们的故事,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发生他们身上的这些故事……

也许,时光真的健忘,但大地会记住每一个来过的人。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明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明娟
标签 >> 扶贫协作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