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11-23 16:52本网讯(记者 汪舒 通讯员 王云贵)11月2日,镇雄县黑树镇泥坝村老包村民小组。立冬来临之前的海拔近2000米的小山村,寒冷似乎还未降临。30多岁的彭永江在暖暖的冬日中扎着钢筋,他的面前不远处,是一层已经打好板的60多平方米的房屋,他正忙碌着盖二楼。如果这个冬天天气好,两个月以后,也就是12月底左右,他的两层楼将会盖完,适当装修后,兴许还能在新房里过大年。
这是和彭永江一起忙着盖房的51户农民的心愿,也是镇雄县黑树镇党委政府必须完成的工作之一。
51户村民从附近的大坡等地向老包搬迁,缘起于今年9月初镇雄推出的精准扶贫措施之一:易地搬迁。原来居住的地方已经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听说政府组织搬迁,外出务工多年的彭永江立即回家,参与到易地搬迁中来。
这是记者日前在镇雄现场采访获知的情况。截至目前,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镇雄,即便通过之前30多年的扶贫攻坚,贫困人口逐渐递减,但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节点的不断逼近,推动34万多贫困人口脱贫,仍然是一场不能掉以轻心不得不面对的大考。
相关的多个信息源表明,云南有贫困人口560余万人,昭通有贫困人口130余万人,镇雄有贫困人口34万余人。粗略估计,云南5个贫困人口中,昭通就有1个;而昭通4个贫困人口中,镇雄就有1个。作为乌蒙山贫困片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镇雄,发展条件差、产业滞后、群众收入低等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扶贫开发仍面临巨大困难。一定程度上讲,镇雄的扶贫工作不仅对昭通,甚至对云南都具有标本意义。正是如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节点上,镇雄的扶贫攻坚引起了各级高度重视。
8月29日,昭通市扶贫开发暨“挂包帮”“转走访”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会议上,市委书记范华平强调,昭通扶贫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同时也关系到全省乃至全国的扶贫大局。
10月11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张纪华主持召开镇雄县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会上明确提出贫困人口占全省总量的6.2%、占全市总量的26.5%的镇雄,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仍然是全市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10月18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到挂钩联系点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先后走访了结对帮扶的叶国亮、安顺荣两户贫困户,切实帮助两户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次日,陈豪在镇雄主持召开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切实闯出一条贫困地区发展的新路子来。
11月6日至10日,昭通市委书记范华平到彝良、镇雄、威信实地调研,指出推动扶贫攻坚要与产业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责任和压力往往驱动创新。一方面,省、市领导在为镇雄扶贫开良方,另一方面,镇雄县乡两级扶贫工作也全面出击。镇雄县母享镇党委书记冯大勇的工作视野无疑是开阔的,在他看来,母享镇的扶贫工作精准应体现在技能扶贫、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等诸多方面,这些是脱贫的可持续动力。因此,他多次与擎天畜业沟通,筹划在阳光村打造年出栏万头的种羊养殖基地。在土地流转中,村级组织发挥中介作用,村民的土地由村委会统一租赁,交由企业使用,而村民以成立理财小组和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这样一来,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村民可望增加收入。这样的模式是否可以推广到该镇的5000亩猕猴桃、3000亩生姜及近万亩草场,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未知数,不过,一个产业集群化布局理念正初步形成。
地处镇雄东部与贵州毕节接壤的黑树镇,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筹划将黑树镇建设成镇雄东部最具魅力的边陲小镇。党委书记陈孝禄介绍,支撑这一构想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以及边陲小镇的文化底蕴。
镇雄大多数乡镇,正踩着2020年这个建成全面小康的时间节点,描绘着一个地方未来5年的扶贫路线图。
但在镇雄县委副书记余剑锋的眼里,这一切,似乎不够。11月3日,记者就镇雄扶贫工作致电余剑锋预约采访,余剑锋告诉记者,他正在10多个乡镇检查督促,有几天回不了县城。
入之愈深,其近愈难。10月25日,在镇雄县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第二次推进会议上,余剑锋指出镇雄扶贫工作的多种不足,包括宣传培训没有全覆盖、对象确定程序不严格、包保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建设进度不平衡、施工要素保障不充分、信息档案跟进不及时、督查指导工作不实在等诸多方面。一周后的11月1日,在镇雄县“挂包帮”“转走访”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余剑锋再次直面镇雄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挂”而不联,“包”不明责,“帮”无行动,“转”不彻底,“走”不深入,“访”不实在。对于以上问题,余剑锋会上用词颇为严厉:是技术层面的必须及时纠正、及时补救,是违规违纪的必须从严查处、从严问责。
镇雄扶贫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9月以来,省、市、县挂联部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78件,帮助群众协调解决临时救助资金40余万元;已对全县2013年底建档立卡的116543户422355名贫困群众进行了遍访,精准识别出列2014年已脱贫的20723户76704人,建立了345651名贫困人口帮扶台账;第二批“农危改”11000户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基础支砌 9325户,墙体支砌8571户,支模打板6011户,竣工97户。
这仅是一份考卷答题的开始,关键部分留在了未来的几年时间里。
8月29日,昭通市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市11县(区)一把手郑重作出承诺,不摘除“贫困帽”就交出“乌纱帽”。这样的承诺,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理解为是地方党委第一责任人的应有责任和担当。
日前,记者在检索镇雄有关信息时发现,两个月之前的那个会后,翟玉龙接受了媒体采访,认为镇雄扶贫成败在于精准。一是精准锁定对象,全面审视和综合研判,找准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为制定完善规划,健全措施办法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二是精准确定目标,平均每年实现8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到2018年全县34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是精准制定措施,按照“三位一体”、“挂包帮”“转走访”等扶贫工作机制要求,实施“扶持生产发展一批、素质提升就业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五个一批”计划,全力抓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也许,一份考卷是否获得满分,精准的答题同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