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12-09 10:5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昭阳区教育事业正扬起风帆破浪前进,昔日破旧的校舍已被崭新的教学楼取代,曾辍学打工、流失外地的农村学生,如今正在逐步“回流”。今天的昭阳,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的特色教育精准扶贫之路,让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享受到了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
搬迁点的孩子们
15岁的叶兴明是从昭阳区大山包随爷爷搬迁来昭阳区永丰镇虹桥馨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由于他的家乡大山包太穷、太贫困、生存条件太差,他曾梦想:要是能进城接受优质教育就好了。但那时条件不具备,他干脆就随父母远赴广西,父母到码头打工,他就在当地读书。后来,他和父母听说:政府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建好了漂亮舒适的安置点,有11栋楼共775套房子,大山包742户3315人都要住进去。叶兴明无比兴奋,很快就办理了手续和母亲一起来到安置点。他告诉我们:“来永丰中学读书4周了,非常满意,老师和同学们对我都很好,我要努力考取高中,今后读大学。”
13岁的孟会丹读初一,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女孩,她是随爷爷奶奶搬迁来的,父母都还在江苏打工,姐姐在昆明读大学,哥哥在深圳读大学,算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她说:“我是几姊妹中最小的一个,姐姐和哥哥成绩都好,考取了自己满意的学校,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问:“你成绩怎样?”她说:“还行,在大山包小学每次考试都是前10名,总分500多分。到永丰中学读书后,感觉气候很好,没有大山包那么冷,学校离家也近,放学10多分钟就到家了。”
像叶兴明和孟会丹这样搬迁来虹桥馨居的孩子,中学有362人,小学有210人。在永丰镇虹桥安置区,像他们这种情况的孩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志愿者协会服务站提早会与当地中小学对接好,让他们一搬迁下来,立刻实现入学就读。搬迁下来的那些小学生,很大一部分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下午放了学就如脱缰的野马到处乱跑,存在不安全隐患。面对这样一大群留守儿童,放学后志愿者协会工作站就把他们安排到虹桥馨居一个大教室里,由志愿者给他们补课或者辅导他们完成作业。有了志愿者这样悉心照顾孩子们,他们的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安心了。
教育协作受益人
2016年以来,相隔2000多公里的广东东莞、中山向昭阳区伸出援手,奏响了一曲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颂歌。自2016年以来3年间,广东省向昭阳区提供的援助资金和企业实际投资的数额共11410万元,其中新建贫困村学校住宿楼6幢、教学楼3幢,解决了9个贫困村小学实际困难问题,接纳了上千名贫困初中生到东莞职业中学就读,发挥了较大的帮扶作用。
住在高寒山区昭阳区盘河镇梅家湾村的代理兵同学读小学六年级时就跟亲戚到昆明卖水果,1年后又到餐厅端盘子,一干就是3多。刚出去时他才有12岁。他为了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踪,把电话卡换了,父母多次打电话找不着他,就给他打工地附近的大爹、二大爹打电话,叫他回来读书。在老师和父母的催促下,他回来了,年龄已经15岁了,只好走进盘河中学读初三。我问他:“还跑不跑?”他说:“不跑了,我要好好读书,龙校长知道我喜欢烹饪,每天都发一些烹饪的短信给我,我很喜欢。”我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他说:“等初中毕业后,就到东莞职业高中学烹饪,或者到浙江长兴职业学校读烹饪专业,以后当厨师,开一个餐馆。”
盘河镇中学的龙波校长说:“老师都对辍学的学生进行包保,我包保3名学生,一旦学生流失就要及时跟踪调查,配合乡政府去做家长和学生的工作,保证返校学生留得住、学得好。”他拿出手机给我看,上边有几十条烹饪方面的内容,是每天发给他包保的学生代理兵学习的。他还告诉我们,盘河中学去年送到东莞就读职业中学的有17人,受到该校热情关照,还发了补助;送了9人到浙江长兴读职业中学,当地政府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钱,回家还会发给路费。这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安排在当地就业。”
热情的东莞、中山、长兴人民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共1168人到当地就读职业学校。
中职教育出路宽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通过职业教育,让贫困家庭子女掌握一技之长,然后通过就业创业带动家庭脱贫,是目前推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我们还采访了几个辍学回来就读中职学校的苗族女同学。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张口就唱、抬手就舞,在劳动、生活中都能自编自演节目,每年五月端午花山节,我们都能看到穿着美丽服饰的苗族群众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杨晓艳家住盘河镇头寨村,已有17岁,家里有六姐妹,她是最小的。她的父母都50多岁了,主要经济收入是种地、养牛,因家里比较穷,杨晓艳就想早点出去挣钱。当时她学习成绩也不好,特别厌学,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被几个姐妹邀约去深圳打工。她说:“我在厂里做高跟鞋的鞋跟,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3500元工资,工资也算不少,但做了几个月后,苦得受不了,感觉自己太小,累得随时想打瞌睡,就后悔了。”我问:“想读书了?”她说:“想,当时苦怕了,特别想。”后来老师反复打电话叫杨晓艳回来读书,她想,还是读书安逸,就义无反顾地回来读书了。
吴明翠也是头寨村的人,18岁了,她是初二上学期就辍学出去打工的。当时听老师讲课犹如听天书,没有好好读书,一天抱着手机玩得天昏地暗,不知今夕何夕,耽误了功课。母亲去世后,60多岁的父亲一天喝得醉醺醺的。她经常与父亲吵架,劝父亲不要喝酒。作为女孩子,父亲对她读不读书不感兴趣,所以,对她辍学去打工并不感到惊讶。她有4个哥哥,都成家了,她原想出去就不回来了。但又说:“可是,在外边时间长了,寂寞了,没有父亲的唠叨了,对父亲也就不恨了,反而有点想,虽然在家时经常和他吵架,可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去年,她哥打电话叫她回来读书,老师也通知她回来,说读书才有前途,她就回来了。
但是,对劝返回来的学生,老师、家长们也担忧,如果考不起高中,怎么办呢?
好消息传来:昭通中职教育机构向曾经辍学的贫困学生伸出了“橄榄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昭通中职教育机构敞开了热情的大门,弯下身来,笑脸相迎那些曾经失学的贫困学子。经过职业教育,孩子们掌握了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就有了求生的技能、致富的本领。这些孩子需要付出双倍努力,一是要拿到初中义务教育毕业证,二是要拿到中职证书,双重学习任务压在肩上,前面虽然一片光明,可是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国家的政策好,对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同时,国家还实行“雨露计划”,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读职业中学还有3000元补助。
前边说到的那两个苗族女学生杨晓艳和吴明翠,现在已经就读昭通职业中学,她们学的是幼师专业,在这里她们学会了弹钢琴和跳舞。她们说:“今后学得一技之长,可以办个幼儿园,或者到幼儿园里去应聘,当个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