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胡永坚:大药山寻水记

 2019-12-03 15:21  来源:昭通创作

胡永坚     70后,生于云南昭通。种过地,当过乡村教师,现供职于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市委下派到巧家县药山镇大村村担任脱贫摘帽督导员。喜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对于巧家药山的大村村来说,今年是干旱之年。听说大村村三锅桩社、煤炭湾社没有水喝了,原来接通的水管滴水未有,村民们不得不到三四公里之外的山沟里背水吃。这涉及到两个社60余户人家的饮水问题,刻不容缓。村支书杨忠发在会上与大伙商量,决定去水源地看究竟。

一大早,村支书杨忠发、村委委员刘启荣、扶贫工作队员张懋剑和我一行4人,坐着村委委员委员私人的微型车,上山了。一进土路,路面到处坑坑洼洼,大石头、小石头镶嵌在泥土路,微型车一路颠簸,发出吱吱嘎嘎声响,漫天的尘土像一条土龙,紧紧咬住车尾不放。刘委员熟练的把控着方向盘,面包车左弯右拐的避让着路面的坑塘或凸起的石头。我们紧紧的抓住扶手,但时不时人还是会被腾空离开座位,被颠簸得晕头转向的。村支书笑着说道,走这条路,就像在跳迪斯科。被他这么一说,我们都笑了,暂时忘却了晕车的恶心。

微型车跳了一个多小时的迪斯科,不知绕了多少弯,不知过了多少坎,在一个陡坡前停了下来,我们下车,与煤炭湾的社长李顺安、村民李国忠等3人汇合,开始往山上攀爬。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陡,到处是荆棘。村民李国忠经验丰富,手持一把砍刀,在前面劈荆斩刺,为我们开道。不管怎么防范,那些带刺儿的枝条或叶子,总是会穿透我的牛仔裤或衣袖里,扎得皮肤生疼生疼的到了正午,我们走到哪,火辣辣的太阳就追到哪,不肯离去。原先还轻快的步伐,渐渐地也变得沉重了,呼吸也越来越急促了。一行人中,杨支书已经五十五岁了,头发半百,额头布满了岁月的沟壑,高一脚,矮一脚踏在凸凹不平的山路上。山路没爬多久,就开始气喘吁吁的了,脸上渗出细细的汗珠慢慢长大,从脸上滚落在脖颈里,背心也渐渐湿透了。一不小心,他还跌了一跤。没等搀扶,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笑呵呵的说道,岁月不饶人,还是不如当年了!

蓄水池就在眼前。我们几人合力撬开了蓄水池沉重水泥。一看,蓄水池基本没有水,进水管道的水也只有麻线粗细。难怪呀,村民们哪会有水喝?这水进水小,又加上出水口渗水,滴滴哒哒往外漏,当然就没有水了。我们只有采取土办法,取些草饼放在池内出水口周围,压实,将流走的水引入水池然后查看蓄水池上方的水源,水慢慢地从泥土里渗出淌入管子里的水非常的少。我们又重新找了一处从石缝了渗出来的水源,干净。我了一捧水喝,清凉,甘甜,还行。于是我们决定从这儿再引一条水到蓄水池。

费了半天劲,重新排好管,接了水源,水就顺着管道缓缓地流进蓄水池。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疲惫地草甸上。时间过得真快,已经是中午两点半钟了。等了一个小时,终于蓄到了四分一处。可又有意外出现,不见水位再往上涨了,出水管也不见有水。一检查,才发现水池四周都在渗水。原来这是个漏水池!咋个办现在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直接把水源处的管子和蓄水池出口的管子接在起来,不经过蓄水池,暂时先把水引到半山的另一个水池里,先解决吃水问题,下一步再重新维修漏水池。

回到村上,已经夕阳西下掬水洗脸,我才感觉火辣辣的痛镜子里的我,满脸通红。尽管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戴了帽子和墨镜,但仍挡不住紫外线的照射。第二天一大早醒来,我就打电话问了一下李社长饮水的情况。当告知村子的水管已经有水流出来,村民已经吃上水了,一股甘泉也缓缓流进了我的心田。那水是那么的清澈、甘甜,洗去了昨日的疲惫和疼痛,我们踏实了。过了半个月,我的脸和裸露的手臂才恢复过来。虽然痛,但我是值得


来源:昭通创作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娟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娟娟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