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民族团结之花向阳开②丨未闻花名 倾听花语

 2019-11-25 17:38  来源:昭通新闻网

黑板上的粉笔字还没擦,汉语与彝语的发音对照表写得工工整整。一堂课结束后,张永康收拾教具的动作似乎都带了点“韵律感”。

他是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民族小学的语文老师,现在也“兼职”教授彝语课。

“彝语课堂”是禄劝民族小学的特色选修课之一。该校利用下午放学后、家长还没来接孩子的时间,开发出47门选修课程,其中不乏具有浓浓民族特色的芦笙、民族刺绣、苗族蜡染、苗族纺织、木工等。

禄劝民族小学彝语课。

最多能坐80人的教室,这个学期来了70多名学生报名。

虽然是指定面向三年级学生的课程,一些年龄更小的孩子也执意要跟着学。

二年级的姚章程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彝族女孩有着一双灵动的眼睛,腰杆挺得笔直,笔记做得一丝不苟,跟读时声音也最大。

她说,在家里爷爷和爸爸都会说彝语,自己却不会,这让她对本民族的语言充满了好奇。

“她在我班上,既然她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有兴趣,我就让她从一年级跟着学。”张永康说。

课程内容没有固定的形式。或许,对一个热情似火的民族而言,即兴而热烈才是对民族性格最好的注解。

从简单的字符发音开始,有时,张永康会教孩子们唱彝族童谣;有时,也会在词汇课中讲起花朵星辰、四季变换。

兴致起时,张永康甚至会在讲台上跳起舞来,台下的孩子们也跟着节奏、唱着童谣,手舞足蹈。

“彝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就和古代汉语一样,讲究平仄和押韵,有大量的助词和语气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能调动气氛。”张永康说。

就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那样,以声和歌,将身体也融入节奏。

或对酒当歌,在山野田间吟唱,道不尽彝族人的生活哲学。

杨琪升入五年级了,她去年在由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微视频观后感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作文标题是《民族团结爱我中华》。

起初,她就想记录下自己和同学的日常,写一个发生在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二小学里的小故事。

班里同学有蒙古族、苗族、白族……从一年级开始,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贯穿始终。汉族的杨琪也学葫芦丝、学彝族舞、学画民族服饰。

课堂上,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她曾想象过在中秋节中加入民族元素,把稻草编成龙的形状,点燃篝火,月光下与同学、家人一起围着火堆跳舞、对歌。

一切熟悉又陌生,她不由得想要了解更多。

“五十六个民族都是好朋友。”杨琪说。

渐渐地,她的故事飞出校园,停留在连环画上,在傣族的寨子里,在每一簇飞溅开的水花里。

她观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的微视频,认识了更多的人,有铁道工,有医生,有消防员……

无数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说着不同的语言,笑颜则是共同的沟通方式。

时间慢无声息,有些幼小的花蕾在心中萌芽。

她突然发现自己和故事里的人是那么近,每一个故事之后都留存着感同身受的感动。她用文字诉说着这一切。

在杨琪的作文里,看到了那个并不遥远的未来。

毕业也好,长大也好,无论现在相聚的小伙伴去了哪里,今后有着怎样的际遇,会从事怎样的工作……

“希望我们以后能一直一直联系。”她说。

在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小学开设的思想品德社会课上,学生们将重点学习教育局统一下发的《民族常识》《中华大家庭》教材。

看视频、谈感想、分角色介绍少数民族知识,这些活动早已在这所小学成为常态。

“同学们,你们知道‘早安’‘晚安’用白族的语言该怎么说吗?”身着白族传统服饰的“小导游”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介绍着大理的白族文化。

如果光说记不住,那就把孩子们的心声唱出来。

棕树营小学自主编辑、印发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童心向党》等4本内部教材。老师将教材内容改编成快板,竹板儿那么一打,各种民族轮番上阵,四年级的学生几乎人人都能来上那么一段。

棕树营小学在思想品德社会课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就连7岁的学生李婉莹,都学会了流畅地用彝语说出“共同合作力量大”。

“把我的心给你,我们是兄弟姐妹。把你的心给我,我们就亲如一家。民族团结之树常青,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这是范云珠老师在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微视频后写的感想。

2014年,还在乡下教书的张永康意识到,在云南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就像一根无形的纽带,连接起一个个古老部族的前世今生。

这个彝族汉子,生于斯长于斯,天天耳濡目染,却一直不懂彝文。

2008年,他开始自学彝文。石碑、典籍、古书……相对于汉字,形意为主的彝文有一种古朴之美,仿佛带着时间的印记。

他认为:“少数民族的语言本质上和汉语是一样的,民族古籍也需要去重读,人们需要去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

虽说是“半路出家”,现在他已经可以流畅地读写,觉得自己“差不多了”,就总想着把这种民族文化“传播给别人”。

“过去,民族的语言、文字总是老一辈人退休了有兴趣才去学习,但这应该是‘朝阳产业’,对年轻人来说是一次思想启蒙,唤醒他们对自己族群、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探索。”张永康说。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云南中心 供稿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民族团结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