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08-29 22:07记者 石啟勇
镇雄县花山乡素有镇雄“小西藏”之称,也属于革命老区乡镇之一。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改变了多年贫穷落后的面貌,迎来了属于自己独有的“春天”。
“1995年的时候,出于生存的压力,我从放马坪村木板湾小组搬到了现在的集镇做些小生意。当时这条街只有10来家茅草房,整条街就像一片水田。”镇雄县花山乡集镇超市老板石德贵这样介绍当年集镇的情况。当时虽然实行了市场经济,但这里的人意识淡薄,没有人想到开商店、做生意、卖东西,看到商机的石德贵从山高坡陡的村子里果断搬了出来,从事起了百货买卖生意。当时这里的“街”只有10来户人长期居住,算是相对集中的地方,由于有人开商店,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来购买。“卖得最好的是盐、肥皂、洗衣服、衣服、水鞋等生活必需品。像保温壶、铁锅、水壶等这些用品买的人很少。”
花山乡的集镇所在地叫分水岭,关于分水岭的来历,退休老村干部徐本林告诉我们,在解放初期,这里非常缺水,只有一周姓大户家有一口水井,而这口井每天只能凑集到几十桶水,除去了自家饮用的外,远远不够周边的老百姓饮用。为了避免造成老百姓哄抢或者引发更多的冲突,于是周姓大户就安排人每天给当地老百姓分水,渐渐地,大家就把这个地方叫做了分水岭。
“头些年每个人穿得最多的就是水鞋,每个人下地必须穿水鞋,出门也必须穿水鞋,就连要去旁边的亲戚家逛逛都要穿水鞋。如果穿胶鞋的话,每走一步都有鞋子被稀泥淹完的可能。”徐本林回忆起当年的状况,不停地摇着脑袋,似乎不愿回忆那段艰辛的历程。虽然花山乡花山村分水岭缺水,但阴雨却太多,加上当时政府没有钱治理周边的山林,每当下过大雨之后,山上的雨水都流到集镇,连当地群众修建房屋的水泥砖都冲走了,大雨过后街面就成了一个“大鱼塘”,过路行走的人都必须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般的通过街道。
“我们乡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高、冷、宽、瘦、穷’。”镇雄县花山乡人大主席这样介绍道,花山乡平均海拔2100米,是全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气候呈“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特点,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突出,常年云雾笼罩,素有“云雾山庄”之美誉,年平均气温9.6℃,年平均日照时数105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01毫米,无霜期200天;全乡国土面积为188.67平方公里,共辖6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6504户29268人;耕地总资源41302亩,人均耕地1.48亩,土壤偏酸缺磷,土地廋薄,石漠化严重;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全乡人均收入偏低,总体比较贫穷。
近年来,花山乡历届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为中心、精心组织调研、认真寻找出路,最终确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首先解决水电路三通的问题,着力提高当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加群众文化娱乐等设施的投入。
“以前的街道用脏、乱、差都难以形容,想让老百姓主动承担卫生责任更是难上加难。现在政府出资建了垃圾场,买了垃圾车,安了垃圾桶,再加上有效的引导,集镇居民的卫生意识也有了,每年的卫生费、水费这些都会主动交了。”镇雄县花山乡人大主席陈吉国这样介绍集镇及居民发生的变化。
通过基础设施和配套社会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使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饮水难、行路难、治病难、入学难等问题,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项目乡经济发展,提高搬迁人口的生活质量,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项目村的“两个文明”建设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目前,花山乡的居民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独有的灿烂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