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11-22 17:26那天,我和陈孝宁相邀,应约到昭通市文化馆观看绘画大师李宗委的绥江民俗画展。欲进大门时,我伫立在冠名为“家山回望”的海报前,竟然有些呆了,痴痴迷迷地盯着海报上几幅画作。我想象中的大师,必是西装革履,佩戴金边眼镜,趾高气扬、咄咄逼人,一副只能仰视、不可轻言的太上皇嘴脸。进了展厅,我抬眼四面寻觅大师,却让我失望了,不见大师飞扬跋扈的尊容。此时,恰遇好友杨权,他说:“李宗委先生正在休息室写字作画,并和昭通书画家交流切磋。”我去休息室,不大不小的厅堂里挤满了仰慕大师的男女老幼,个个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盯着他抒写家乡山水和那行云流水的笔锋。但见李宗委先生娴熟且随心所欲地勾勒线条、点画有法,寥寥几笔,他心中人物的雏形便跃然宣纸上。蓦然之间,李宗委先生倏地抬起墨碗,把墨汁泼于画纸之上,还不等旁观者回过神来,李宗委先生却又很快抬起另一个碗,将红色颜料泼于画纸上,放下碗,顺手拿过一枝如椽的大笔,饱饱地蘸了清水,便在混沌的黑红颜料上,随心挥毫涂染。转瞬之间,便化腐朽为神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李宗委先生深蕴于心的艺术形象便跃然纸上……围观者瞠目结舌。此时,我认识的一个小伙子见到我竭力想挤上前去,便将事先站立的位置让给了我。我还来不及致谢,便被眼前李宗委先生即将落款的画作吓痴了……我反复看过,画桌上几近完成的画作,似乎是李宗委先生对面的某个画家所作。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旁边的一位行家告诉我说:“不要大惊小怪,李宗委先生完成的达摩佛像是逆画,用昭通方言来形容就是倒着画出来的,天下奇才啊!”
开幕式后,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李宗委先生。因为成长经历相似,我又渴望忝列风雅,加之李先生低调、纯善、谦让,又同是文化人,转瞬之间,我俩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而有了少见的认同感,再到后来,更有了无话不说的亲切感……
李宗委先生并不高大,和我差不多,却显得清瘦,他的穿着较为普通,十分得体,饱经沧桑的脸庞黑里透红,因长期跋涉于大山峻岭,倘徉于旷野平川。遮阳帽和近视眼镜的边缘,有些花白的头发,李宗委先生说话的语速温和且缓慢,娓娓道来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沁人肺腑、久久弥香。李宗委先生的外表是一位普通、平凡、淡定的老人,其内涵却是一位大觉、大悟、大慧,心为大佛的智者。李宗委先生提笔画就的各种各样佛像,神志各异、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让人拍案叫绝、顶礼膜拜。围观者议论纷纷,甚至穷尽自己的想象,都很难描绘,界定李宗委先生的画风、画派、师从哪位巨匠?这时,静心凝神的昭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雄,经过深思熟虑,便语惊四座地说道:“李宗委先生画的不是真真实实的大佛,而是哲学……”我有些懵了,待回过神来,倍觉绍雄同志抛弃跃然宣纸之上的艺术形象,紧紧抓住了李宗委先生“我心为佛”的深邃意境,评价太绝妙了!
李宗委先生的老家在昭通市绥江县,他从小就聪颖过人,四五岁时常和小伙伴在老君庙、土地庙和城内中小学校的大门外玩耍。其他的伙伴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他却凝视着庙宇墙上的各类彩绘发呆,时而目不转睛,时而拣起一根木棍,在地上依葫芦画瓢。久而久之,各种神怪妖魔、佛祖菩萨在他的脑海里绽出了莫名的嫩芽,从那时开始,他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启蒙。所以,他还没有正式进入学校时,就痴迷于绘画,从此便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初中毕业,当时绥江县没有开办高中,他便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被永善一中所录取。论成绩,他当然可以被昭通一中录取,但绥江到昭通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理智的父母不想作茧自缚,十五岁左右的李宗委只能选择就近入学。他刻苦努力,在永善一中求学的三年时间里,品学兼优,科科成绩均名列前茅。1964年高考时,他以平均分近90分的成绩,名列永善县第一。填报志愿时,他想学绘画艺术,班主任不同意,对他说:“你的理科成绩不仅在永善县就是昭通也名列前茅,国家建设需要众多的科技人才,你应报哈尔滨军工大学或者清华大学,绘画艺术可以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样的结果,便相得益彰。”李宗委接受了老师的劝导,但他在填报志愿时,把哈尔滨军工大学填成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却填了中央美院,第三志愿则填的是清华大学。之后,他被哈尔滨军工大学录取,学的是雷达专业,在当时属军事科技的边缘学科,“一穷二白”的国家特别需要这样的科技人才。
哈尔滨军工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师生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是,该校毕业生几乎都是研究制造尖端武器的科技人才。让李宗委兴奋的是,全国上百所大学,只有哈尔滨军工大学和同济大学的主楼有13层,高高矗立、十分壮观。特别哈尔滨军工大学的主楼,设计考究、建筑雄伟,唯一遗憾的事情是8楼到10楼的突出部分,有一个高10米,宽6米的钢窗是空着的。这是当年的决策者和设计者特意留下的,计划在那里挂一幅毛主席画像。但是,却找不到能担此重任的画家。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李宗委先生的班主任喜滋滋地去找学校党委书记,将一幅毛主席画像的小样递过去,说道:“你看看这幅毛主席画像如何?”党委书记虔诚地双手接过,一看便拍手称绝,兴奋地说道:这幅主席的画像,不仅形像而且神像,作者是哪位画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班主任说道:“他叫李宗委,云南昭通来的学子,雷达专业二年级的一个高材生,这幅毛主席画像小样,就是他利用课余时间画的。”党委书记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天才回过神来,迫不及待地说道:“我们学校真是藏龙卧虎的地方,你赶快去把他叫来,现在即将放暑假,叫他不要回云南了,利用这个假期,把学校这件大事做好,为国庆15周年献礼。
机遇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李宗委见到学校党委书记后,没有推辞,毅然决然地接过了他平身最辉煌、最光荣的革命任务,这便是昭通人的情怀和胆魄。
李宗委没有辜负哈尔滨军工大学党委书记和班主任的厚望,更没有辜负绥江县父老乡亲的舐犊之情、养育之恩,以及绥江气势磅礴的大山和波涛汹涌的金沙江赋予他的胆识和灵气,他从准备到精心创作,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党委交给他的神圣任务。几十年过去了,这幅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永远地挂在哈尔滨军工大学师生的心中,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丰碑……
在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宗委先生我行我素,潜心读自己的书,绘自己的画,旁若无鹜使自己的绘画功力大增。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被分配到四川省的一个军工厂工作,全厂有职工6万多人。李宗委先生人品好、政治性强,又有绘画的一技之长,他便被提拔为该厂的宣传部长,工作之余,便有了继续绘画的最佳条件,最终李宗委先生当之无愧成为国家一级画师,李宗委先生更为全国逆画第一人。
说起李宗委先生的逆画,颇让人深思,它需要人的悟性和灵气,而这两者的结合,需要知识的积累。喜欢读书学习的人,用功时间长了,难免头晕眼花,若不及时调整,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在此情况下,不少人只得停下学习,到室外散散步等。李宗委先生在读书学习到有些头昏眼花时,就倒立把双脚蹬在墙上,头朝下夹在两臂之间,恰恰让两眼看到的是另外一个世界,使之产生了奇思妙想,天上人间、阴曹地府,无奇不有、无所不包。倒立片刻,两臂酸疼了,而头脑却清醒了,拿起书本,读上几行,便有别样的感觉和思考。李宗委先生则从倒立看世界的启示中,学会了逆书、逆画,并且得心应手、出神入化、让人折服。
其实,每个人都有潜在的灵气,其关键是自己如何发现它、开启它。从李宗委先生的身上,我发现了其诀窍,就是读书、思考、实践。书读多了,才会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然后通过反复思考,形成智慧。达此境界,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他能想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看到,并且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任何作家、艺术家,只有生活的积累,而没有知识的积累,他的心灵之窗是关闭的,终归只能碌碌而为,没有大的建树。所以,李宗委先生梦幻一般的逆书、逆画,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魔术杂技,而是知识和心血的积累。
那天,在“家山回望”绥江风俗画的展厅,李宗委先生一直陪着我,边讲解、边指点,让我读懂了李宗委先生的内心世界。李宗委先生的70多幅绥江民俗画,全是李宗委先生儿时就铭刻在心里的乡愁。除了对金沙江的记忆外,对绥江我没有什么太深切的感受,但他画面所蕴藏的故事,让我和李宗委先生的心相通。其中的区别则是,他用手中的笔,把艺术形象传神且栩栩如生地跃然宣纸上,我则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命运描写,写出生我养我的昭通城那刻骨铭心的乡愁。我俩都是昭通的儿子,李宗委先生用传情的风俗画,我则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报答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李宗委先生的艺术造诣极深,炉火纯青,我则功力平平,自愧弗如……李宗委先生的70多幅民俗画是用心灵和心血所绘就,应该说,他留给绥江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并可传之永久,我为绥江感到骄傲和自豪!
李宗委先生在我的心目中,是集诗书画、文人画一身之大成者,更因为他逆画、逆书集一身,几十幅以老百姓为主体的艺术形象、平凡、通俗中显示出大师犹如奔腾金沙江的气势和神韵。
综观李宗委先生的七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人性之心所积聚的郁勃之气,在他这个操守高洁、正派的文人身上,不管是写意还是民俗,都是从艺术积聚喷涌而出的文人精神,体现了中国画笔墨所能达到的境界。他曾对我说过:“会画画不重要,关键在于有自己独到的神韵和别人不同的画风,其关键不在技巧。而重在文化,吸引人、感动人是首要的,它应直达人的灵魂。”李宗委先生的绥江民俗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他对家乡绥江的情怀。
李宗委先生为昭通的书画艺术立起了一座丰碑,它昭示后来学人应不懈奋进,再创昭通文学艺术的新境界、新高峰。
作者:曾令云